丁華
【摘 要】基于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各地區高校教育建設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信息化建設作為現代高校實驗室管理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必不可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高校科研工作質量和效率,以及能否為社會培養輸送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實踐應用型專業人才。針對于此,現代高校必須提高對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水平,結合自身實驗室建設發展情況和需求,合理引進各項信息化技術和設備,不斷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創新完善實驗室管理內容和方式,以此達到最優信息化管理目標。文章將進一步對互聯網下的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下;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1-0031-02
0 引言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高校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實驗室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改革工作,適當加大對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合理引進利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及云計算技術等,這樣有利于完善高校實驗室管理服務系統,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并且充分發揮高校實驗室資源的作用,促進各項科研活動順利開展。現代高校要通過創新完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全面提高實驗室管理服務水平,為培養創新工程型實踐人才隊伍打下扎實的基礎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科研人員的工作學習需求。
1 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1.1 提高實驗室綜合競爭力
實驗室作為高校開展實驗實踐教學活動的核心場所,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實驗理論知識學習,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的創新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實驗知識學習認知結構。因此,各地區高校都必須高度重視提高實驗室綜合競爭力[1],基于互聯網下的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能夠促使實驗室各項業務實現集成目標,充分發揮出實驗室數據信息資源的價值作用,為實驗室用戶提供最為優質的信息服務,從而能夠幫助高校打造出良好的實驗室對外形象,吸引到更多科研項目投資成本,為高校實驗室科研項目創新實踐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2 提升實驗室控制管理水平
在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需要承擔起眾多的工作任務量,包括對實驗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師生與科研人員的相關信息查詢審核等,如果一直采用傳統實驗室管理模式,將會大大影響高校實驗室的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不利于實驗室各項信息交流速率的有效提升。針對于此,現代高校通過加強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合理引進利用各項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打造出完善的實驗室信息服務平臺,為高校實驗室科研項目順利開展打下扎實的工作基礎,避免信息交流的滯后性,同時提高對各項實驗室設施設備的科學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2 當前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實驗室信息化結構不合理
與社會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同,現代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會受到本校科研性質的影響,然而一些高校在前期實驗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常常模仿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驗,搬抄企業信息化管理內容和方式,導致高校在實驗室信息化建設中存在不足,實驗室由于結構不合理難以實現預先制定好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目標,并且還會影響到高校實驗室各項科研活動的有序開展。針對于此,高校必須安排專業人員根據本校實驗室實際運行情況和特點,優化設計出符合本校實驗室辦學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改善實驗室信息化整體結構。
2.2 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落后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高校仍然在沿用傳統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管理人員缺乏一定的實踐創新意識,未能夠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對實驗室建設管理工作用的重要性。傳統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發展要求,該模式會導致實驗室各項資源的浪費,難以做好人財物、科研項目任務等的科學統籌安排[2],實驗室管理人員只是憑借自身管理經驗展開決策,缺乏以科學完善數據信息作為決策依據,導致實驗室運行管理水平較低,不利于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穩定持續地發展。
3 互聯網下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改進措施
3.1 完善實驗室信息化結構,改造基礎設施信息化
互聯網時代,現代高校在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改革工作中要積極優化、改善實驗室管理結構,科學有效地改造實驗室基礎設施。首先,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要根據市場發展要求和本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情況,合理制訂最佳的信息化建設方案,提高實驗室管理服務器的綜合運行水平,將資源服務器建立在物理層之上,并利用先進的虛擬化技術完成對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精細化控制與管理。其次,高校實驗室人員還需根據不同實驗室科研項目的開展,合理配置實驗室基礎設施、技術資源,促使各項實驗儀器設備能夠得到按需分配,降低傳統人為方式的干擾,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利用率,幫助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高校實驗室的管理人員還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與維護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運行水平直接關系到為科研人員實驗項目提供服務的質量。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要打造出先進的實驗室信息化服務平臺,將高校實驗室日常涉及的內容融入平臺服務功能研發設計中,確保能夠滿足管理人員、師生及科研人員的各項需求,全面提高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各項實驗實踐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3.2 網絡與教育智慧融合,創新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
基于互聯網的大力發展,現代高校在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中要想實現實驗室的網絡化、數字化管理目標,必須將計算機網絡與實驗室實踐教育有機融合,并創新完善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條件,適當加大對實驗室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引導管理人員散發創新思維,靈活掌握各項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方法,深入挖掘利用有價值的實驗室管理數據信息,為做出最佳實驗室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避免實驗室信息化重復性建設的現象[3],為高校節省更多的成本。與此同時,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要敢于打破傳統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弊端,通過網絡智慧與教育智慧的有效結合,加強對實驗室科研項目、人財物的統籌安排,確保高校實驗室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高校領導還需科學指導實驗室管理人員破除舊觀念思想,將傳統封閉式實驗室模式轉變為實踐創新型、開放集約型教學模式,并通過與當地優秀企業的合作,發揮出雙方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優勢,有效搭建起完善的綜合實驗基地,擴大實驗室科研項目開展學習的受眾群體范圍。綜合實驗基地的搭建過程要注重各個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合理調配實驗室資源,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辦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傳遞共享最新的實驗室相關信息,方便師生和科研人員在線查詢實驗室信息。
3.3 健全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提高信息化管理綜合水平
高校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管理水平,就必須健全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督促相關工作人員結合發展現狀優化改進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高校實驗室信息化運行管理系統的構成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設備、技術隊伍、實驗室開發及實驗室安全等,不同模塊功能的有效發揮會影響到高校實驗室信息化高效運行的成效性。針對于此,現代高校在實驗室運行機制構建過程中,要制定出完善的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優化整合實驗室資源[4],在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上及時更新共享實驗室基礎設施設備與實驗數據,這樣有利于促進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充分調動起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實驗室資源的最大化共享,充分保障高校實驗室信息化運行管理的安全性、穩定性。除此之外,實驗室技術管理人員還需根據師生與科研人員的實驗需求,搭建起對應功能的服務共享平臺,指引廣大實驗室用戶根據自身實驗要求申請安排實驗操作,提高實驗室資源利用率,同時有效統計大量實驗室數據信息,為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做出最佳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下現代高校要想提高自身實驗室的綜合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就必須不斷加強對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工作。高校要適當加大對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組建起專業完善的實驗室管理人才隊伍,促使他們能夠合理配置實驗室資源,搭建起先進的實驗室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為全體實驗室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確保能夠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張博.“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2):51-53.
[2]管宏宇,賀薇,雷蕓.論“互聯網+”對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技術,2017(11):142-143.
[3]黎智.“互聯網+”對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信息技術,2018(2):21-24.
[4]羅劉敏,鄒蕾,譚紅偉.“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實踐及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