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數學是初中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題,作為初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學好數學,對于數學教學的方法也有很多思考,其實,數學學習不僅僅有關于學生的智力和努力,更多的在于學生是否掌握到數學學習的方法,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而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的出現為數學學習帶來了曙光,是實施新課改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應用
一、 前言
中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初中數學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課堂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整個課堂氣氛較沉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良,導致教學水平較低,質量不高,我們要積極運用應用性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數學,在課本上學習的數學知識,并能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 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材與實際教學不相符合
由于新課改許多教材都更新換代,教師經過一輪輪的培訓,對新課改的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就是“換湯不換藥”,導致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依舊采用自己原有的辦法,沒有貼近教材,體現出課改后教材的優勢,導致教材和實際操作上有一定的出入,在中學數學知識中,許多教師沒能有效地整合教材知識,導致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和實踐教學不統一。
(二)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漲
中學數學作為中考的一大主科,也是許多同學的攔路虎,他們面對數學會討厭甚至恐懼,
而且學生還經常被各種課外數學輔導纏身,他們就會陷入對數學學習的惡性循環,找到數學學習的興趣點,也就是教師要找到數學學習的正確的教學方式,這才是提高學生學習的關鍵。
(三) 教學方式落后
由于長期以來,在課堂上教師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他們以講臺為舞臺大講特講,完全不顧學生是否理解,學生是被動地學習知識的接受者,而且學生只需要應答即可,這樣就不符合數學應用的意義,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然后教師課下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去學習數學,這樣是不符合他們的天性,教師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只會讓數學課堂更加枯燥,他們會對學習失去積極性,甚至會厭惡學習,對數學的學習無從下手,而且使得教學工作無法開展。
三、 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重要性
探究性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對典型的客觀事物的剖析研究中獲得對事物一般規律的認識,了解社會生活信息和獲得應用性知識,學會與他人合作,成長為棟梁之才。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滲透而應用探究性教學,避免學生“題海戰術”,要學好數學,是學會如何把數學思維靈活運用到數學知識中,對老師而言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運用數學,而應用探究性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上找到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有效化。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求學生牢記這些重要的公式,簡單的依照課本的安排去教學,即使教師講的再好再透徹,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只是記憶和練習,從而完全背離數學教育的目標。
中學階段正是思維發展的階段,數學這個學科是需要嚴謹的思維,學生已具備了較好的條件,我們不僅要將教育延伸到學校之外,而且更要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有效途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數學問題來自實際,而學生需要用探究的手段來學習、驗證和發展數學,需要數學探究的土壤來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提高解題及開拓創新的能力。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用抑揚頓挫的聲音集中學生的精神,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探究性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較全面的自學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 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 創建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引導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提出問題比解決問更重要。”有疑問才能引發探索的欲望。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產生自主探索的動力。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見。讓他們去主動追求,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尊重學生的看法,保護學生發問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熱烈氣氛。
另外也可以結合教材,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推動學生獨立、積極地深入探索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和互相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
(二)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探究做好服務性的工作,教師應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愉快的教學環境十分重要,“探究性教學法”的課堂上,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得高于學生“探索研究活動”的質量。教師的任務主要著眼于“導”,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試一試”“想一想”等素材,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中來,老師變成與學生交流的朋友;在學習中學生能做到跨學科處理問題;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在探究中加強親身體驗,領悟學習方法,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身心、情感的發展。
(三) 評價方式多元化 注重反思
一切的學習活動都可以作為評價的依據。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去學習,得到的結果可能有對有錯,但都是包含著學生的努力,教師要多加鼓勵,例如,“你講得真好!”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和激勵,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樣也不全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結合各自的生活閱歷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在參與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與同學交流,或在全班全校范圍內交流,這提供一個談話的平臺,課堂模式應該是開放型的,是多元靈活變化的,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做好錯題本整理。在活動中學會信息交流、學會主動參與。
總之,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普及,探究性學習正逐漸成為我國中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得以加強,從而促進數學教學模式的變革,它體現了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個性的解放。探究性學習還存在許多問題急待著我們去思考,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劉云雷.芻議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4(88):69.
[2]岳香君.中學數學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初探[J].群文天地,2012(9):240.
[3]戰麗.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J].吉林教育:綜合,2015(13).
作者簡介:
石維霞,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