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包含知識點比較廣泛、知識內容又比較復雜抽象的學科,許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上比較吃力,再加上教師總是采取單一枯燥的講學方式,學生容易表現出畏難、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因此如能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成為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
一、 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重要意義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所謂高效課堂既是指具有最大化的課堂效率,教師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更多的知識,也是指具有最大化的課堂效益,學生不僅要掌握教學知識,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方面都要所有進益。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除了教師會轉變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之外,更為顯著的就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明確和體現,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顯著效用;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會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學習積極性的激發有益;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會不斷優化教學設計,采取更易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于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質量有益。
二、 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
(一) 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體現學生主體性
在傳統物理課堂上,教師多強調知識的講解,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除了回答教師的提問以外,就不再有開口說話的機會,學生長期處在被動的學習中,極易對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而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要求教師尊重并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拓展思維、加深理解,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
比如我們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好激光筆、果凍、飲料、清水等物品,讓學生結成小組伴隨著教師所提問的“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是怎樣的?”“光在其他介質中也是直線傳播的嗎?”“光總是沿著直線傳播嗎”等問題,合作完成“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光在果凍中傳播”“光在飲料中傳播”等實驗,通過觀察、分析,最終總結出光是如何傳播的實驗探究結論。這種教師設疑、學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始終處在興奮的探究狀態中,他們會在發現物理現象、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更為深入牢固地理解與記憶物理知識,從而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采取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為了使學生更愿意更樂于學習物理知識,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更為有趣生動的學習氛圍。
1. 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境
從學生周邊生活中探尋挖掘物理現象,拉近物理課堂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比如我們在講到液化現象時,教師就可以舉我們生活的例子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冬天我們在室外呼出的“哈氣”,夏天吃冰棍兒時看見冰棍兒冒出的“白氣”,戴眼鏡的同學在吃飯時鏡片上出現的小水珠,等等,并提問學生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能不能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由此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再比如在進行“能源與能量守恒定律”一節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總結在生活中看到的和用到的能量轉換現象,比如小區的節能燈,白天時可以吸收太陽光儲存能量,到了夜晚就轉換成電能為居民出行照明,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發現和總結,既拉近了物理知識同學生生活之間的關系,又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更為自然的生活情境,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有著積極的作用。
2.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將一些復雜抽象的物理問題利用多媒體以圖片、動畫等形式演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與掌握。而且多媒體的利用本身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比如我們在講機械運動的相對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護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更為直觀地理解相對運動的概念。再比如我們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小孔成像的動畫,通過拖動鼠標調整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讓學生更形象地看到光屏上圖像的變化。可以說多媒體的利用既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了知識,同時又讓課堂更加活躍和新穎。或者是在進行“光的直線傳播”講解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日食或月食的奇妙現象,幫助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認識到日食月食現象的生成原因,從而加深對光的傳播知識的認知,這對培養學生的物理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助益良多的。
3. 分享趣味小故事創設情境
在物理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有趣的小故事,在緩解學生學習心理壓力的同時創設情境進行知識點的導入,讓學生的思維更主動地過渡到物理知識之上。比如我們在學習“聲現象”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小笑話:有天下大雨,外面還時不時地響起打雷的聲音,爸爸就問孩子,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孩子想了想說是因為眼睛長在耳朵前面。學生聽了這個笑話都哈哈大笑,還有的學生還搶答出了跟笑話中孩子所說的一樣的答案,課堂氣氛一時間變得很活躍,這時教師再引出要講的“聲現象”的內容,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之中來。學生一有了學習興趣,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了。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是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多探索,要在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小組合作形式,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和趣味故事的應用,以及教學生活化的深入,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2]張思廣.對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和實踐[J].新課程(中),2015(3):130-131.
[3]李衛.關于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4(11):5.
作者簡介:劉彩云,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