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瀟
摘 要:學校要整體設計、全面深化課改,需以核心素養教育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課堂教學,在“規范”和“創新”的循環中持續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邏輯的必然。但是“育人為本,課比天大”應該是元定理,應該是第一法則。抓住了這一點,就可以綱舉目張,其他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關鍵詞:彰顯;核心素養;提高;農村課堂教學;效率
教書育人工作就應以培養學生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貫穿在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各個環節中,因而,課堂教學更加顯得尤為重要。
一、 農村學生學習現狀及分析
(一) 自身因素
一是學習方法不科學,不注重知識點歸納總結,對各章節之間,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不及時歸納,只會描點,不會連線,更不會織網,知識處于“游離狀態”;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習無計劃,學習無序甚至低效,從而導致出現學習方面的許多問題。
二是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俱疲,如心理學上講到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大致形同,但又存在個體差異,這就需要學生能勾勒出自己的曲線圖,有助于幫助記憶。可以說,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
(二) 外界因素
1. 多數孩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有些孩子甚至從一上學開始基本屬于留守兒童,直到中學。在小學階段,學習難度較小,能夠滿足家長的要求。進入中學,一方面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習科目增多,學生壓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學生進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識增強,父母的權威性變弱,當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卻缺少有效的溝通去建立好的親子關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導去幫助孩子面對困難,學生極易喪失有動力的學習目標或者學習理由。
2. 學校師資力量相對匱乏
由于農村整體缺少教師,小學學段更難保證專業教師承擔相應學科的教學任務,學科核心素養意識淡漠,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目相對紛雜,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教會孩子書本上的知識點,考出一個好成績,何談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如果弱化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就會導致學生學習不同學科的方法和技能的缺失。
3. 部分學校教研意識相對薄弱
在我區,各鄉鎮除中心小學外,很少有百人以上學生的小學,每個小學的教師也在10人以下,平均每個中學的教師在35人左右,同一學科的教師很少,加之缺乏專業引領,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做得更多的就是自我探索,摸著石頭過河,模仿和嘗試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研意識不強,教研氛圍不濃,課堂教學不夠高效。
4. 學生閱讀方法欠缺、閱讀習慣相對缺乏
農村學生的閱讀條件相對于城區學生相對薄弱,缺少有效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連基本的跳讀、瀏覽、批注的方法都沒掌握,這也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加之有些學生缺乏耐心,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再加上周圍不重視讀書這種風氣的影響更使學生難以靜下心來閱讀。
二、 彰顯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活動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為了彰顯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認真分析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及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何提高農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課堂?
(一) 善待農村孩子的“無知”
把農村孩子的“無知”當作教育的起點,用寬容學生“無知”的氣度(耐心)和消除學生“無知”的智慧(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循序漸進的教育,課堂教學要遵循教材的編排順序與學生的學習進度,對教材和學生都負責,才能確保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以,對教師來說,重要的已不僅僅是上課,而是上課的方式是否能夠讓學生接受,上課的內容是否能夠讓學生理解。因此,“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勢在必行。
(二) 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
避免以“記憶”代“理解”,以“訓練”代“學習”的教學觀。學生的學習策略、高層次能力、核心素養培育與教師的教學方式高度相關。因此,需要突出關注“學會學習”核心素養,關注學習品質的系統培養,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責任感為重要教育目標,推進“以學習為中心”教學改革,倡導基于學生立場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
(三) 將課堂教學“縱向串聯”,各學段融通教學
如初中教師,我們不能僅僅立足于研究本學段教材,了解本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特點,還要回顧小學學段學生的學習本學科知識的方法和認知過程,從學生更易于接受的角度幫助他們學習新知,更要瞻望高考,了解高考動向,培養本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讓孩子們嘗到“跳一跳”便會“摘到果子”的甜頭。
(四) 將課堂教學“橫向并聯”,各學科整合教學
無論是為了學生一天的高效學習,還是為了學生一生都擁有高效的學習效率,學科教師要意識到,雖然我們教的是不同的學科,但卻是幾位教師同時在教一群學生,這樣的事實注定不同學科教師需要把各自的課堂和對這些孩子的學情掌握程度并聯起來,培養他們更加全面地學習各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有效率地成長、全面地成長的教育目標,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協作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也會有正方向的引導和影響。
(五) 培養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意識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促進學生全科發展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六) 加強教師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具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和修養、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培養人、教育人的本領,不斷提高育人的藝術。關于提升教師素養方面的著作很多,在這兒不再贅述。
總之,農村課堂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但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乘著課程改革的春風,不斷地去探索,相信一定能給農村學生一個高效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周彬.課堂密碼[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李浩.課比天大[M].北京:北京市三聯書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