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素華
摘要: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互聯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傳統行業通過與“互聯網+”的有效結合,促使傳統行業再次煥發生機。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也要認識到“互聯網+”的優勢,并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結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效率,提升新時期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思想政治修養。本文通過對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進行分析,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151-02
在互聯網的發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極大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并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進而有效發揮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與傳播的重要功能。
一、“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互聯網+”。“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載體,通過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實現傳統行業的再次發展。其發展核心依然是互聯網,并在發展中通過資源整合、傳播等多種途徑,實現傳統行業的快速發展。[1]教育行業與“互聯網+”的有效結合,也能夠使傳統的教育行業發生很大改變,使得教育行業更加注重創新。“互聯網+”的有效應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堅持“人本”思想的重要內容。“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有助于實現傳統行業在當代的重要價值,促進傳統行業在技術與人才的應用下煥發生機。
(2)“互聯網+”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基本特征。第一,重塑結構。互聯網的有效應用能夠極大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目前高校對互聯網的利用十分多樣,比如在實行網上宣傳教育,開展網上活動等時,通過“互聯網+”的有效應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還能提高大學生的接受度。[2]同時,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重塑作用下,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借助互聯網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第二,跨界融合。跨界融合也是“互聯網+”的一大特征。“+”是當代最具代表的內容,也是傳統行業革新的必然結果。因此,高校積極轉變思想,不斷創新思想與內容,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第三,尊重人性。互聯網的發展也是為方便人們的生活,因此,其從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人服務的,其服務的領域也都有人類的活動。因此,“互聯網+”的應用充分尊重人性,并在應用中堅決維護最低的道德標準。高校在利用互聯網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與人格,滿足思想政治的人性化需求。第四,連接一切。互聯網在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中,就要加強對“連接”的認識,并通過連接更好地了解互聯網。“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中,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傳播,從而提高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
(1)轉變思想觀念。目前高校在面對復雜的意識形態與新型事物時,要認識到互聯網的到來并不是一件壞事,要通過互聯網的合理應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3]這就要求高校要積極組建一支專業的、高素養的網絡思想教育團隊,并通過合理的分工,通過互聯網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培養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入手:第一,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與外部人員的引進,通過這樣的方式組建起一支有擔當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團隊。第二,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讓全部網民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積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獻言獻策,同時也要通過網民對高校教育工作進行監督。在網民監督與參與工程中,高校管理者要虛心接受網民的意見。第三,與新媒體平臺、網絡大V進行良好的合作。通過這樣的合作,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并在網絡大V的影響下,在網絡上形成一股積極的力量,并通過宣傳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多發展契機,因此,高校要強化網絡陣地,認識到網絡教育的重要性。[4]高校要加強互聯網的應用,并進行合理規劃,積極搭建起網絡宣傳平臺。在構建網絡平臺時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加強高校網絡黨建工作的開展。大學生對網絡有很強的依賴性,也通過網絡接受新鮮事物。因此,高校要意識到網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網絡上開展虛擬黨建工作。第二,構建高校新媒體模塊。高校要對校園網、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加強利用,并在上面發布一些學生喜愛,且能夠有效傳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并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積極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答復與處理,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構建高校新媒體模塊時,管理人員要積極轉變思想,并在高校領導的重視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也要針對不同的新媒體采取合理的工作方式,從而不斷優化網絡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工作,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上的有效開展。
(3)整合思想政治網絡資源。就目前來看,網絡上充斥著不同的內容,質量也很難保證,對學生的思想造成極大的干擾。因此,高校要對網絡信息進行凈化,從而實現綠色網絡。高校在開展工作中要加強對各種資源的采集與整理,并形成有助于傳播思想政治內容的網絡資源,這些資源能夠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還能提高學生對這些內容的興趣度。因此,在思想政治資源整合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收集與分類,內容主要與思想政治有關,這樣才能提高收集與管理的高效性。第二,及時對網絡資源進行更新,更新內容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影響。第三,加強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資源的創新與應用,提高學生的喜愛程度。通過互聯網的利用,加強對思想政治素材的整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有效滲透,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效率。
(4)線上線下協同。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同步線上與線下工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管理人員要普及網絡技術,并創新工作方式與工作內容,這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在進行線上教育工作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從而保證線上工作的真實性,在線下教育工作時,要密切聯系線上工作,并對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合理解決。因此,在進行線上線下協同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線上線下協同工作進行合理的規劃,進而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方案;第二,培養專業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提升線上工作的專業性,并良好地與線下工作進行結合;第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種意見進行整體分析,不斷提高線上線下互動的效果;第四,組織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三、結語
新時期高校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強“互聯網+”的有效應用,在實現“互聯網+”過程中要通過轉變思想觀念、構建網絡平臺、整合網絡資源、線上線下協同等方式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互聯網的高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互聯網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進而為社會提供的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教育現代,2017(3):253-254.
[2]張軍成,翟幸娟.“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17(4):76-79.
[3]岳愛武.“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7(6):81-84.
[4]張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3):49-50.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