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是建筑企業領域一項重大稅制改革措施。繳稅機制的改革為建筑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加強對增值稅系列內容的學習了解,有序開展精細化的稅務管理是提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將“營改增”后對企業以及施工項目影響降到最低的重要途徑。據此,筆者就“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如何開展精細化稅務管理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希望為拓寬建筑企業營改增背景下的精細化稅務管理路徑帶來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精細化;稅務管理
為促進建筑行業健康穩步發展,減輕建筑企業稅務壓力,近年來政府積極進行稅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新的稅務管理措施。其中“營改增”政策的頒布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是稅收制度的一次歷史性改革。“營改增”稅收政策的實施不但有利于降低建筑企業重復納稅的問題,幫助建筑企業進行設施的更新,同時也為建筑企業進行稅務精細化管理開辟了新道路。但“營改增”背景傳統的稅務籌劃體制亟待進行調整,這就要求企業稅務管理人員能夠對相關政策進行深入的研究解析,并據此制定嚴格的應對措施,以助力企業抓住這一稅收改革契機,推進企業降低施工管理成本,從而為企業發展增速。本文針對一家業務范圍廣泛,業務范圍涵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及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道工程專業承包及施工;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搶險搶修維護保養服務;消防管道及其設施的安裝維護保養服務等領域的建筑企業,積極開展稅務精細化管理,進行企業內部稅務管理機制的升級完善。在推動企業良好穩健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筑企業開展精細化稅務管理的必要性
精細化管理概念最初提出應用于制造業中,旨在實現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減少對原材料的浪費。現在管理學中的精細化管理泛指對企業管理流程進行不斷的優化,使組織的運行效率及質量均得到提升的一系列工作方法。當前,精細化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歡迎,認為這一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發展具有良好推動作用。“營改增”稅收制度的改革是我國稅務領域的一次重大革新,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我們應深刻認識到,合理利用“營改增”政策是我們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機會。稅負的增減對企業經營成本將產生直接影響,也就意味著所承接的建筑項目施工成本,或是向顧客提供的施工勞務、施工設備租賃等服務質量或成本會受到影響,比如,“營改增”后企業稅率由原來的3%的營業稅調整為11%的增值稅,基于此如果不能夠運用精細化稅務管理將導致企業利潤降低,不但違背了國家進行稅改的初衷,同時企業經營財務風險指數也會提升,甚至會導致企業陷入發展困局。因此,通過有效運用精細化稅務管理對企業獲得健康穩定發展將提供有效的保障和發展動力支持。
二、建筑企業稅務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稅費繳納時間把控問題需注意
作為建筑企業,由于所承接的各類項目的施工周期和工程進度不同,要求企業財務工作人員對于企業稅務繳納時間要能夠進行準確地掌握,否則將會導致出現納稅提前或是延后的問題發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清楚了解提前繳稅或是延遲繳稅所引發的有關問題。一方面,提前納稅有助于企業與稅務部門保持良好關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企業資金流動方面的問題,對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以及施工項目將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企業延誤繳納稅金在產生滯納金補繳問題的同時,也將導致企業面臨該方面資金的利息收益問題,從而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二)存在原材料供應商進行稅額核算違規操作風險
作為以建筑項目施工為主要業務范疇的建筑企業,在“營改增”背景下,購買原材料產生的增值稅稅費進項的核算和抵扣問題風險將增大。由于提供原材料服務的供應商比較多,難以避免有的供應商對經營資質進行偽造,從而導致其提供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合格或是違法違規,這無疑提升了增值稅發票無法進行抵扣的概率,加劇了企業的營收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做好前期評審、資信調查等工作,財務管理人員參與供應商評審,付款前進行嚴格的審驗,以規避此類事件的發生,同時在問題發生后能夠做出及時有效的判斷和處理。
三、精細化稅務管理在建筑企業中的有效實施
(一)進行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細化稅務管理工作
“營改增”背景下,要求建筑企業進行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以應對營改增后對企業經營生產活動帶來的影響。以精細化的稅務管理理念為宗旨,通過成立“營改增”工作班子,由企業總經理掛帥各部門領導組成進行專項工作小組負責,對企業重大項目統籌規劃,出臺企業內部營改增稅法各業務版塊的實施細則,制定具體的實施條例或辦法并安排專門的財務人員實施管理,確保營改增所涉及的各項稅費工作能夠高效、精準的得到處理。與此同時,由于增值稅管理內容龐雜,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需要企業各部門密切配合。因此,在企業內部應明確各部門在進行增值稅管理中所承擔的崗位職責,其中企業工程管理部門應嚴格遵循增值稅管理辦法,進行工程項目的標后預算、分包管理等具體事宜,在稅務精細化管理理念的帶動下,切實做好每一項工作,為企業在營改增背景下獲得發展新動能貢獻力量。
(二)加強“營改增”稅法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稅務管理能力
“營改增”是國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對建筑企業做出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旨在降低建筑施工企業稅費壓力,激發市場活力。對此企業財務工作人員應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要牢牢把握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契機,開辟企業經營發展新路徑。由于營改增后企業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首先,在企業內部進行“營改增”稅制的宣傳解讀,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財務人員對“營改增”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帶來影響的認識。重點提升企業工程造價預算人員同財務管理人員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增強企業規避稅務風險的能力,以適應營改增背景下新的經濟環境。其次,為切實增強企業防范虛開增值稅票風險的能力,企業內部應積極推進信息化管理建設,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進行企業項目合同的科學化管理,優化管理企業增值稅、進項稅稅額,夯實企業稅務管控能力。此外,通過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稅務管理能力,從而對企業現金流做出進一步優化,也是企業實現增值稅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建筑企業通常是跨市的項目所在地預繳以月度為單位機構所在地匯總進行增值稅申報繳稅的,通過合理控制增值稅,確保每個階段進銷平衡,可以有效避免稅費對資金成本占用過高的問題。而且,在企業中構建獨立的稅收核算部門,設置專人專崗,是對企業納稅申報程序的進一步完善,通過梳理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崗位權責,力求做到進項稅最大程度的抵扣,對于企業現金流的優化也具有積極作用。
(三)將稅務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
進行精細化稅務管理是新經濟環境下企業實現經營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將稅務精細化管理理念滲透于企業經營交易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在“營改增”背景下為企業帶來更多發展動力。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利用合并納稅主體的辦法,把涉及應繳增值稅的有關業務和服務項目,以統一進行繳納的方式完成繳稅,可以有效降低稅額,從而減少企業賦稅壓力。并且,依據增值稅中對經營體制權衡稅率、稅額劃分的標準,進行經營活動模式的調整,也可以實現應用低稅率來完成納稅,幫助企業進行合理避稅。此外,通過合理利用稅務申報辦法,進行企業納稅主體規模結構的調整,使企業采用最小納稅稅率標準進行稅費繳納也是降低企業納稅額的有效辦法。稅務精細化管理手段和途徑有很多,建筑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規模以及業務范圍進行綜合考量,力求實現新稅制與稅務精細化管理理念進行完美結合,以探索總結出符合企業發展經營需求的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稅務處理辦法。
結語
“營改增“為建筑企業煥發經營發展活力輸入了一股新能量,建筑企業應充分合理的運用好“營改增”這一政策紅利,強化企業內部稅務精細化管理,推動企業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同時,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明確,進行精細化的稅務管理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降低企業納稅金額,幫助企業進行合理避稅,為企業經營活動提供更多的資金流動空間,進而助力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高蘭.探析“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稅務精細化管理策略[J].納稅,2018,12(30):34.
[2]胡蒙妮.“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稅務精細化管理分析[J].納稅,2018(03):11+14.
[3]王克霞.“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信息化優化途徑分析[J].經貿實踐,2018(02):280.
[4]何英武.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務精細化管理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7(21):120.
作者簡介:
楊真瓊(1972.2- ?),女,土家族,湖南常德,大專,財務總監,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