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平
【摘要】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其目的都是指向教師的專業成長,為打造高效課堂,追求優質教育而服務。眾所周知,聽評課是每所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聽評課模式,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就會取得不同效果。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可以從創新聽評課教研入手,以點帶面,抽絲剝繭式地促進教師成長、教研提升。
【關鍵詞】校本教研? 專業成長? 教研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81-01
教育教學管理中全面提升教師素養,聽評課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當前很多學校的聽評課卻存在著諸多弊端:重聽輕評——聽得多,評得少,聽完溜得早;敷衍了事——盡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平淡膚淺——泛泛而談,面面俱到,系統終難成;參評面窄——主動評課少,被動發言多,場面總冷清。結合校情和教研現狀,產生“抽簽式聽評課”,就是對于校本教研的觀摩課或常態課的評課,變指定人員為隨機抽簽產生,流程如下:按課前預告,精心準備;聽課結束,抽簽定人;組內商議,達成共識;集體交流,互動品評;課后再評,微信交流的教研模式開展。結合“抽簽式聽評課”教研模式的管理談三點:
一、談意義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讓教師有想法肯說,有想法會說,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最大化,這正是“抽簽式聽評課”教研模式的初衷和意義所在。(1)理論意義: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一條常態而富有實效的理論學習途徑,為教師理論素養提升和教研理論聯系實踐積極服務。(2)實踐意義:抽簽評課,誰都會有機會,有效改變參與觀念與氛圍:變“應付聽評課”為“認真聽評課”;變“要我聽評課”為“我要聽評課”;變“害怕別人聽評課”為“邀請別人聽評課”。(3)推廣意義:通過校園網、微信、論文匯編等交流推廣抽簽聽評課成果,助力于培養樂學善思、勤于教研、精于教學的教師隊伍,逐步實現科研興校。
二、說實踐
(一)聽評課前
搭建研究平臺“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每位教師在“抽簽式聽評課”的帶動下,都精心準備、有的放矢,做好“有米之炊”,配齊“四準備”:(1)理論準備:熟悉課標,充分把握教材,積累聽評課材料;(2)態度準備:聽課做到誠心、專心、細心、用心;(3)學情準備:適當了解聽課班級學生和任課教師有關情況;(4)物質準備:聽課者帶好聽課筆記、教科書、參考書、課標等。
(二)聽評課中
教師們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聽課時,明確目標:聽課聽什么?(1)聽目標——目標定位是否準確,達成如何?(2)聽教材——對教材是否有獨到的理解?(3)聽過程——預設是否精心,生成能否靈動?(4)聽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狀態?(5)聽特色——教學風格如何打磨?并且聽課時教師們堅持“四到”:(1)耳到——認真聆聽師生對話;(2)眼到——觀察教態、表情、肢體語言、板書、教具、師生互動等;(3)手到——記錄教學程序、重難點指引、教學法、手段和亮點及失誤;(4)心到——邊聽邊思考:如何揚長,怎么避短。
第二步:待評時,集思廣益:聽課結束后,活動主持人當即從各備課組隨機抽取一名評課教師,充分利用休課時間,抽中教師立馬與同組教師交流、溝通,大家是“見仁見智,各賦春秋”,進而形成各組主評意見,最后在大組內交流互動。
第三步:評課時,多重維度:評課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課者的角度和聽課者的角度來評課。抽中的主評教師做到“五評”:一評“特色”是什么?二評“精彩”在哪里?三評偶得”有哪些?四評“缺失”在何處?五評“效果”又如何?評出特色,點出創新;優點談足,缺點抓準,老師們總會把贊賞和鼓勵傾囊相贈,讓進步褒獎與提升期待一舉兩得,在多維互動評課中老師們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別樣收獲。
(三)聽評課后
教師聽完課后不能一聽了之,而是本著“同在共行”“區別對待”的取向,每位教師因課而異,寫好課評:(1)“新進教師見面課”重在“導”:通過實際聽評課,找出優點多鼓勵,發現不足重在導;(2)“同課異構觀摩課”重在“學”:各組評足“求同處”,學好“存異點”;(3)“青藍工程匯報課”重在“幫”:青藍工程,旨在雙贏,評好師徒智慧的閃光處,幫襯一對,成長一對;(4)“競賽評優打磨課”重在“研”:競賽評優,重在研磨,課評側重于闡述教材處理、教學探索、學法指導、亮點呈現,不怕爭鋒相對,只求狠心打磨……老師們的課評,少則豆腐塊,多則一兩頁,及時在微信上交流探討,取長補短,成長了自己,受益了他人。
三、出成果
“抽簽式聽評課”教研模式,做到“以評促思、以思促長”,老師們能在觀課、議課、研課、做課的氛圍和水平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管理中切實給予教師觀察課堂、推敲課堂、建設課堂的路數與技能,引領教師從感性走向理性,從成長走向成才。
參考文獻:
[1]吳洪峰.養成良好習慣? 奠基美好人生[J].黑河教育2014(5)
[2]丁雷鳴.淺談如何提高聽課效率[J].文理導航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