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軍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140-01
摘 要 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讓現有的供電企業服務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新形勢的到來也讓電力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其中存在著無數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本文將分析在供電企業中,紀檢監察工作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其針對性的解決方法,旨在提高電力企業的服務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關鍵詞 供電企業 紀檢監察工作能力 提升途徑
現階段,企業以主要還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供電企業的發展必須要受到嚴格的紀檢監察工作才能夠最終確保質量的要求。我國紀檢監察人員主要是根據制度化的要求,對供電企業進行常態化的監督和檢察,及時對供電企業工作中出現的漏洞進行彌補,從而幫助電力企業能夠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為社會各領域的生產生活提供更高地服務。
以幫助電力領域能夠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地位社會生產生活提供更好地電力服務。
一、供電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現狀
(一)供電企業中紀檢監察人員綜合素質比較低
現階段我國部分對供電企業進行紀檢和檢察工作的工作人員在實踐的過程中依舊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監察人員的工作能力并沒有達到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從而導致對供電企業的監察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工作中電力企業問題出現概率變得更大。電力企業領導對于紀檢工作也并沒有正確的認知,無法在紀檢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則。
(二)供電企業缺乏有效的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為了確保供電企業能夠真正地將紀檢工作落實,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逐步建立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工作機制,并能夠為供電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提供更高效、更科學、更合理化的指導。現階段,供電企業的紀檢監察部門依舊缺乏適用性,尚且無法對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提供有效的保障和監督。此外,我國現階段的供電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工作機制不夠完善,難以發揮實際的作用,從而并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未能達到與時俱進的工作要求。
(三)紀檢監察隊伍建設不足
現今,我國電力企業中紀檢監察部門,一些職工綜合能力素養比較差,工作效率不高,難以實現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我國電力企業在近幾年發展之中,沒有對內部人員進行強有力的監督,也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從而導致紀檢人員其專業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施展。
二、供電企業紀檢監察部門提升紀檢監察工作能力建設的策略
(一)提高紀檢監察人員綜合素質
為了確保電力企業能夠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將紀檢人員的作用發揮出來,一方面就是需要充分發揮其工作人員的職能,保證其能夠將工作高效穩定的完成。此外,供電企業需要對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展開更專業的培訓,充分培養工作人員的社會意識,保證工作人員能夠充分認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供電企業還需要建立高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對不同的監察人員的實際工作進行客觀性評價,以降低紀檢監察工作出現問題的概率。
(二)建立健全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構建健全有效的工作體系,能夠為紀檢工作提高更加高效、更加科學合理指導。首先需要供電企業能夠現有的工作機制進行不斷地優化和處理,不斷提高和強化紀檢監察機制在優化和處理過程中的創新意識。此外,在建立健全紀檢監察機制的同時,需要將實踐過程中獲取的主要工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理論與紀檢監察工作機制相互融合,確保紀檢監察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充分完善紀檢監察部門內部監督機制
為確保我國電力供應順利展開業務工作,就需要紀檢工作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為此,首先需要強化紀檢隊伍對電力企業的監管,不斷結合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工作要求,創新管理手段幫助供電企業建立符合市場發展要求的監察機制。
(四)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
只有電力企業擁有素質較高的專業型人才,才能讓紀檢工作有效開展。因此,需要供電企業領導重視紀檢工作,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培養提供更加穩定的素質培訓以及技能培訓,只有培訓通過的工作人員才能上崗,以建立專業素質更高、專業經驗更加豐富的高素質隊伍。之后,為了提高工作人員思想覺悟,就需要針對現有情況分析紀檢工作人員的思想及心理狀況,迅速將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積極滲透入供電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此外,供電企業還需要對紀檢監察人員按期進行工作考核,只有通過工作考核的監察人員才能夠進入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同時,供電企業還需要采用更高標準來嚴格要求紀檢監察隊伍,以確保監察工作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供電企業提升紀檢監察工作能力建設策略,只有將其切實落實到供電企業之中,才能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實現電力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所以,電力企業需要認識到紀檢工作的重要性,以此為基礎進行建設,從而讓電力企業發展更加穩定。
參考文獻:
[1] 李世建,高楊,谷迎年.踐行“大監審”理念,創新方式“精準監督”——新形勢下基層發電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探索[J].企業管理,2017(S2):323-324.
[2] 王倩.關于供電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能力建設的提升策略思考[J].中國高新區,2017(20):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