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帥
摘要? ? 本文從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角度探討了普通昆蟲學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及考核方式的教學改革,以期促進創新型植物保護人才的培育。
關鍵詞? ? 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通昆蟲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 G6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55-02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entomology theory class,experiment class,practice class and assessm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lant protection talents.
Key words? ? undergraduate;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general entomology;teaching reform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更應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而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則是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關鍵途徑[1-4]。科研能力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探求事物本質和規律所具備的能力,主要表現為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和搜集文獻資料的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判斷、歸納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發明及科研論文撰寫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4-5]。如何將科研能力培養有效地融入本科教學中是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
普通昆蟲學是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本科生學習昆蟲學的入門課程[6-9]。該課程直接關系著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對高校能否培育合格的植物保護人才及昆蟲學人才起著關鍵作用[10-15]。課程內容由昆蟲的外部形態、昆蟲的內部結構與生理學、昆蟲生物學、昆蟲系統學和昆蟲生態學五大部分構成[10]。近年來,許多高校根據實際情況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6,9-10,12,16],但如何較好地將科研能力培養與該課程的教學有機融合,更好地安排好課程教學且保證教學質量,是昆蟲學專業教師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從科研能力培養的視角對普通昆蟲學課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教學及考核方式提出以下思考與體會,以供同行交流和探討。
1? ? 理論課教學
1.1? ?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理論課教學在整個培養方案中占有較大比重,是學生獲取昆蟲學基礎知識的主渠道。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更新教材中的陳舊內容,適當地向學生傳授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最新科研進展,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比如,在講授鱗翅目昆蟲分類時,現有教材中介紹的蝴蝶分科知識均采用舊分類系統,但隨著近些年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分子系統學方法應用到鱗翅目昆蟲分類研究之后,蝴蝶的科級分類發生了較大變化,新分科系統已被廣泛采用。因此,筆者在講解教材中蝴蝶分科知識的同時應向學生介紹新的蝴蝶分科系統,并讓學生了解新蝴蝶分科系統的提出、驗證與建立過程,從而使學生領悟科學研究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基本邏輯思路。
1.2? ? 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多以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運用講授式、啟發式、問題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化自主性和研究性學習,挖掘學生的科研潛能。例如,在講解緒論部分時,采用問題式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給出帶“蟲”字旁的漢字、或讓學生說出與昆蟲有關的成語或詩句,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昆蟲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密切關系、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通過講授法向學生介紹一些杰出的昆蟲學家(如曾在華南農業大學工作的蒲蟄龍、趙善歡、龐雄飛等學者)及其研究成果,以此引導學生熱愛所學專業,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利用啟發式教學法讓學生思考昆蟲體型小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思維能力。再如,鑒于華南農業大學校地處亞熱帶的華南地區,校園內擁有豐富的昆蟲資源,筆者在講授完昆蟲系統學部分中各目的形態識別特征后,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校園內采集常見昆蟲開展一次現場教學,要求學生對所采集的昆蟲進行小組討論和分類鑒定,然后各小組匯報所獲昆蟲的目名與形態識別特征,最后筆者再給出正確答案。通過小組討論式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積極參與者,訓練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2? ? 實驗課教學
實驗課教學是鞏固理論課堂知識、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即在實驗過程中預先標識實驗材料的答案,然后學生對照課本內容進行觀察驗證。但這種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空間有限,從而限制了創造性科研思維的培養。根據課程特點運用探究性實驗代替驗證性實驗,首先實驗材料準備過程中,任課教師和實驗教師配合將實驗昆蟲材料用數字編號,而不是直接給出驗證性的標識。其次,將學生以4~6人分為若干小組,實驗開始前,任課教師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討論和探究所有數字編號材料的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以此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結束前15~20 min,教師進行提問和總結,最后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撰寫并提交實驗報告。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實驗報告的撰寫規范,為學生以后的科研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 ? 實習教學
實習教學是普通昆蟲學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實習教學可將學生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實踐工作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習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索、動手操作、分析并解決問題等各種能力。具體做法是先進行實習前動員,講解實習內容和相關注意事項,然后按小組開展實習,以4~6人為1個小組,要求每位學生采集18~20目、60~80科、共計600頭昆蟲標本,并進行標本的制作、分類和鑒定。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學生科研方法的訓練,如標本采集與制作方法。實習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以“小論文”的形式寫一份實習報告,每個小組以PPT形式作總結匯報,以此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論文撰寫及科研表達能力。
4? ?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作用。普通昆蟲學課程考核通常包括理論課考核、實驗課考核和教學實習考核3個部分[16]。改革前的課程考核過度重視期末考試成績,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課本的知識并把“賭注”壓在考前的臨時突擊,達不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科研能力的效果。針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筆者按照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進行理論課考核。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適當增加內容靈活的主觀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行論述和解答。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設置期中考核環節,安排學生以某個感興趣的知識點為主題,通過搜集和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在課堂上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專題介紹,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查學生查閱文獻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實驗課考核以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主,通過隨機抽取平時實驗中無標識的昆蟲標本或器官,讓學生在閉卷情況下獨自對其進行識別鑒定并以此作為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學生在平時實驗中參與發言及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報告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判。教學實習考核重點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標本采集與鑒定是否達到規定數量、標本制作質量、標本鑒定準確率、小組總結匯報情況及實習報告成績等綜合評定。
5? ? 結語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體現在普通昆蟲學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需要教師積極參與,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堅持不懈的探索和改革教學方法,還需要學校層面積極重視,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并加大教學經費投入,采取多種措施并舉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促進創新型植物保護人才的培育。
6? ? 參考文獻
[1] 武軍,艷方彥,孫萬倉.農科類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湖北科技學院院報,2014,34(4):91-92.
[2] 段艷欣.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14(1):43.
[3] 王宏華.對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青年科技,2005(8):62-64.
[4] 楊牧磊.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的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08,7(7):81-84.
[5] 范博義,陳廣通,李建林,等.以科研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模式探索[J].2018,34(24):3844-3846.
[6] 韋綏概.改革普通昆蟲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3):229-230.
[7] 彩萬志,龐雄飛,花保禎,等.普通昆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
[8] 戴武,花保禎,魏琮,等.普通昆蟲學課程建設的實踐和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0):15083-15085.
[9] 張新民.農林高校普通昆蟲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1):12524-12527.
[10] 陸秀君,何運轉,董建臻,等.普通昆蟲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3(3):71-73.
[11] 豆威,王進軍.普通昆蟲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四川動物,2011,30(2): 294-295.
[12] 孫麗娟,王思芳.高等農業院校“普通昆蟲學”教學方法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6(4):64-66.
[13] 吳梅香,劉啟飛,田素芬,等.普通昆蟲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農林生物類創新實驗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32):129-131.
[14] 王星,劉雙清.普通昆蟲學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45):17-19.
[15] 許再福.普通昆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6] 張方梅,潘鵬亮,陳俊華,智亞楠.《普通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7):141-143.
作者簡介? ?王厚帥(1985-),男,河南濮陽人,博士,副教授,從事昆蟲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