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 胡申法
【摘 要】農村環境污染整治事關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能否實現生態宜居的重點難點問題,肥西縣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垃圾處置、噪聲等方面的污染問題,為有效實施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肥西縣委、縣政府要在更新發展觀念、共建防治體系、明確整治重點、加強制度建設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綠色發展;制度建設
良好生態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點,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除了要堅持綠色發展,還要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整治事關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能否實現生態宜居的重點難點問題,是中國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縣域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作為基礎和保障的廣大農村地區將面臨著環境污染的巨大壓力,農村環境污染整治也將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肥西縣位于安徽中部,省會合肥西南,江淮流域之間,近年來,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連續8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縣委、縣政府也非常重視城鄉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工作,但受長期的傳統粗放式發展模式以及過去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思想的影響,使得肥西農村也面臨著環境污染投訴不斷、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大氣環境污染日趨復雜、土壤污染狀況不明、垃圾無害化處置率不高、噪聲污染開始顯現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加大肥西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勢在必行。
一、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筑牢基礎
(一)實施農村環境污染綜合防治
立足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的目標,結合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要求,整合規劃、環保、國土、建設、農業、水務等部門涉及環保內容的相關規劃、工程內容,實施農村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實現污染共防共治的大格局,因地制宜解決好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做好農業面源的污染防治,整治好污水、垃圾、畜禽廢棄物等污染,保護飲用水源,打造城鄉統籌新典范。
(二)發展綠色低耗的生態產業
結合肥西縣工業中制造業為主導的特點,按照《中國制造2025》綠色發展目標,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引導汽車裝備、家電、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壯大電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三產融合,積極構建肥西縣綠色產業體系。
(三)發展現代生態循環休閑農業
結合肥西縣區位特點,發展鮮活食品保障與休閑觀光型、農牧結合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型、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型、從大氣到水土環境友好型的可追溯、可持續的高效、特色、環保型農業,通過有機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等,積極培育肥西縣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如肥西老鄉雞、三河米酒、三崗苗木、志誠蜂業、王仁和、鳳落河等一批本土名優品牌的脫穎而出。同時,強化“合肥經濟圈休閑旅游示范區、國內知名城郊型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開展以紫蓬山風景區、三河古鎮、三崗“生態花都”、巢湖西岸風景帶、劉銘傳故居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官亭林海國家生態園為核心的鄉村休閑生態游,實現肥西縣鄉村建設“綠水青山”與發展經濟的雙贏。
二、以政府推動防治為引領,共建體系
(一)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作用,保證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取得效果
政府要切實保證農村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結合“三線三邊”,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改水工程和農村清潔工程,不斷提升村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飲用水合格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秸桿綜合利用率。政府要對農村環境實施嚴格監管,健全有效的網格化監管平臺。加大農村環境監管力度,確保網格化的環境監管切實落實到位,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許多污染問題的產生不是因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是環境監管不到位。
(二)政府要積極引導,切實增強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最根本是人的意識的轉變,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工作中,提高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至關重要。縣鄉政府應采取各種有效手段,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宣傳環保,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環保宣傳和科普教育來教育居民,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污染整治中去。尊重居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居民的環境權益,通過聘請環保義務監督員、公開征集環境污染整治方案、建立美麗家園建設目標共同協商機制等,積極引導和激勵群眾廣泛參與到環境整治、環境監督活動中。
(三)政府要適時引入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村環境污染治理
DBO、PPP、BOD等項目的實施,可以引入社會資本或力量,參與到農村治污設施的建設中,并將農村建立的各項環保設施進行社會化運營,政府建立有效監管體系,實現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減輕了政府負擔,保障了運行效果,同時減少了缺少專業人員運營這些設施的欠缺。
三、以實施環境整治措施為重點,明確任務
(一)加強水和大氣污染防治
落實《肥西縣全面推行和完善河長制工作方案》,細化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各項任務,確保全縣河流、湖泊、水庫、渠道、塘壩等所有水面都能得到有效管護。落實《肥西縣空氣質量達標階段性工作方案》的各項任務,持續改善全縣環境空氣質量。推進燃煤鍋爐整治,完成20蒸噸及以下燃煤及其他非清潔能源鍋爐、窯爐、爐灶等高污染燃料設施淘汰工作,推廣清潔能源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強餐飲油煙污染監管,取締露天燒烤。加強秸稈及農作物廢棄物全年、全面禁燒和綜合利用,嚴厲打擊露天焚燒垃圾等廢棄物行為。
(二)加強土壤和生活污染防治
落實《肥西縣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各項任務,開展全縣土壤環境監測和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土壤環境監控和質量評價體系,測土施治,保護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優先保護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預警,確保產品和土壤環境質量雙達標,保障人居環境健康和農產品安全。落實《肥西縣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明確今后幾年全縣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任務,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中轉、縣處理”的模式,保證垃圾治理的全覆蓋,同時,盡可能采取招標形式確定保潔公司,實施市場化運作。
(三)嚴控工業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影響
嚴把工業項目審批準入關,管住源頭,禁止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推進清潔生產,推廣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強對工業企業規范化管理, 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嚴格做到“不偷排、不漏排、不超標排”。推進農村面源污染特別是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控,積極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實施畜禽養殖“兩區”劃定,實施雨污分流、開展農業有機廢物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強對畜禽養殖場執法監管力度,確保整治效果。
四、以各項制度建設為保障,鞏固成果
(一)聯動制度
充分發揮縣環保委員會的平臺和指揮作用,縣直各部門與鄉鎮園區積極配合、有效聯動,形成農村環境污染整治聯動機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共同推進肥西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考評制度
不斷完善農村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綜合考評體系,細化落實縣政府《肥西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試行)》(肥辦〔2016〕36號),堅持環境保護“一票否決”,確保環境保護工作齊抓共管,有人抓落實。
(三)投融資制度
多措并舉,通過財政傾斜,市場化運作,保障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必要的資金投入。可采取PPP、DBO、BOD等模式,積極引導私人資本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上級環保專項資金對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