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璽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的全新模式,它充分調動了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參與,有助于學生在職業教育中更加全面地接受理論教育、實踐教育與企業操作訓練。我國職業教育應該尋找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策略。筆者對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發展現狀作了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商務英語;培養模式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發展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顧名思義,即學徒制的新形勢,與傳統的學徒制相比,具備現代性特征。現代學徒制的產生,與德國的“雙元制”教育不無關系。20世紀60年代德國“雙元制”教育的成功,促進了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成為德國經濟提升的重要支撐,帶來了促進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改革等深遠影響,因此,西方國家紛紛效仿之,現代學徒制也由此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具體說來,現代學徒制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計劃地接受學徒教育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是一種新的技術人才的培養方式,注重實踐教學。
(二)現代學徒制在中國的發展
在我國,現代學徒制在小范圍內的嘗試探索最早見于20世紀50年代,全國大規模實踐現代學徒制見于2014年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發文,并且在第一批試點工作的經驗基礎上,2017年開展了第二批試點工作以及2018年開展的第三批試點工作。由此,我國的職業教育以德國的“雙元制”為參考,校企合作為基礎,結合現代學校教育機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其核心就是學徒的“雙重身份”、培育的“雙元角色”,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為原則,工學結合、產教融合,這是職業教育中又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二、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F代學徒制改革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培養商務英語人才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的主要做法仍然是尋求合作企業,把技能培養環節甚至直接放到企業去,由企業技術工人或技術能手擔當導師。這種形式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校企合作企業有局限性,技術能手和工人也是帶有企業行業的個性特征,不可能面向整個社會人才需求進行多種技能人才培養,只能是“訂單式”培養,而很難擔當起為社會培養大批人才的重任。再者,主要依靠企業的力量進行人才技能培養是不現實的,學校必須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二)教學實踐有待進一步深入
在進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育體制的束縛和影響,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相對落后和保守。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化教學方法嚴重制約著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實踐能力要求不高。同時,高職院校的教育體制改革并沒有緊追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的需求,各大企業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此大打折扣。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們學習、實踐的主觀能動性。
(三)管理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職院校聘請企業員工進行教學活動,但在此期間學校方面難以對外聘企業人員的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導致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評估結果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得實訓教學質量難以根據評估結果對于各個教員實行有效管理。
三、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一)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促進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優勢互補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研究生學歷,理論扎實,但是大多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乏行業從業經驗,這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來說是一個很不利的因素。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知識和導師職業能力,使自己成長為雙師型素質教師,以適應工學結合的形勢。企業導師應該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學校和企業也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保證企業導師的薪酬和晉級,以促使企業導師更=積極地投入到學徒制的教育中。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應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達到共同培養學生的目標。
(二)探索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課程教學體系與考核體系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徒的實踐能力,因此,應打破傳統知識傳授方式,建立校內項目工作任務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模式。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模塊需求,使學習過程成為動手能力培養過程,全面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此適應企業人才需求并符合國家職業資格需求,拓寬學生就業面。可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實踐鍛煉,利用跟頂崗實習深入企業展開調查研究,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互為補充、互相交替。在考核評價中,既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重點考核,還要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場素養。多方參與的多維度評價考核體系可以切實保證評價的客觀和公正,同時也凸顯了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雙主體”的核心特點。
(三)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評價機制
根據現代學徒制“雙重身份,雙主體培養”的特點,學校與企業必須通力協作,共同制定適合學生與學徒雙重身份的靈活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與評價體系。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除了包含技能能力評價指標外,還需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評價。除此之外,政府還需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將企業實踐經驗及技能水平等要求作為考核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指標。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離不開企業的參與,與學校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而為了有效推動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之中,國家要通過立法與政策引導的方式給予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以促進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
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關鍵內容,現代學徒制的推廣實施有利于構建商務英語專業新型教學模式,對創新經濟及實現經濟專業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專業實踐教學中引入現代學徒制必然能更好地實現工學交替和工學結合,培養符合企業需求且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同時我們應注意到實際操作中也不能過分強調社會需求和職業崗位需求,忽視學生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應以人為本,在兼顧企業、社會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前提下重視其綜合能力可持續發展,為職業教育改革探明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韋娜,胡曉莉.《基于現代學徒制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聚焦教育,2016(11):189.
【2】孫愛民.《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商英專業頂崗實習模式構建》[J].學生工作,2018(12):183-185.
【3】王元元,王明琪.《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235-236.
【4】高昂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制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8):150-151.
【5】袁水霞,張志剛.《農業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職教研究, 201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