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精神是校園文化的一種,良好的體育精神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籃球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有著廣泛的喜愛群體。本文通過對高校體育精神進行闡述,分析如何在籃球選項課中培育大學生的體育精神:(1)營造體育精神形成的文化氛圍;(2)體育教學的開展要與體育精神相互融合;(3)將體育精神納入到體育評價體系中;(4)加強高校體育基礎設施,為學生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高校? 籃球選項課? 體育精神
中圖分類號:G8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093-02
體育精神隸屬體育文化范疇,是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1]。體育精神在體育運動中形成,其總結以及升華了體育運動中的精神、意識、心理及思想。體育精神作為“內驅力”,能夠引導人們的體育實踐活動。大學生是我國的預備力量,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推動者。在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體育運動。籃球運動一直是大學生比較鐘愛的一項運動項目,在籃球選項課中合理地安排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學生籃球技戰術的學習,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能夠培育體育精神。
1? 培育高校體育精神的重要意義
1.1 大學生是受體育精神影響的特殊群體
大學生是我國的一個特殊群里,這一群體正接受著高等教育,是我國的新一代力量。他們代表著前沿的思想以及專業技術綜合型人才。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推動者。
1.2 體育精神對大學生集體合作精神和愛國情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國一直被西方列強國家認為是“東亞病夫”,這一烙印深深地傷害了國人。李小龍主演原創電影《精武門》精彩上映,許海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鄧亞萍在國際賽場上的霸氣表現,劉翔的12″88,姚明加盟NBA聯賽以及優秀表現,2008年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成功舉辦,這些讓世界都重新認識了中國。這些付出與努力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對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熏陶。
1.3 體育精神培養大學生競爭性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口號詮釋了運動的極限之美以及頑強拼搏的精神。運動場上超越對手,超越自我,打破紀錄。這代表的體育的競爭,代表著不畏艱辛頑強拼搏,代表著勝不驕敗不餒,代表著不言放棄。籃球比賽中激烈的身體對抗,攻與防的快速變化都能夠很好的培育大學生的競爭性[2]。
1.4 體育精神可以培養大學生遵守規則,遵守法律的品格
每一項運動都有著規則,運動員在比賽時都要遵守規則,如若違反就會有著判罰。在籃球比賽中每一種違例或者犯規都有相應的判罰。在遵守原則的基礎上控制對方的得分,促使自己或者隊友的得分。這就要求球員必須要遵守規則,尊敬對手以及裁判[3]。
1.5 體育精神可以培養大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
籃球運動時一項團體運動,在場上不僅僅有對手,還有自己的隊友。比賽中自己沒有合理的位置或者被對方球員緊緊地貼身防守往往,這個時候自己不能夠得分的同時可以給隊友創造機會讓隊友得分。這就體現出付出以及團結的精神。同時體育課堂上每節課的器材借還都需要同學們通力協作,合理安排,這樣也是促進同學們團結互助的一種方式方法。
2? 當前籃球選項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重視技戰術的教學,教學比賽相對較少
在籃球選項課教學中,課堂常規以外,很多時間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解技戰術的學習,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沒有針對學生的技戰術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呈現出“放羊”課堂。在這種籃球選項課上,學生一般都應付的上完課,沒有切身體驗籃球選項課所帶來的樂趣和激情。
2.2 學校場地器材制約著同學們的熱情
現在高校一般都會有一定數量的籃球場地,但是有的高校籃球場地數量卻不是很充足,很多學生來到球場卻因為球場人數太多不能盡情的進行活動而慢慢的遠離籃球運動。籃球場地的質量不是很好以及粗糙的水泥地,劣質的籃板和籃筐,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影響同學們的熱情。
2.3 學校籃球賽事較少,學生缺乏展示的平臺
作者走訪兄弟院校,調查了解目前高校的校園籃球賽事,發現目前高校校園籃球賽事較少,學生只是在課余時間自發的去球場和一些球友進行籃球運動,學生們確實較少的平臺去展示自己。大學生正直美好的青春年華,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在人數眾多的環境下來展示自己。
3? 籃球選項課中高校體育精神提升路徑
3.1 營造體育精神形成的文化氛圍
體育活動能夠調動同學們的運動興趣,增強班級凝聚力。目前高校每年必須開展田徑運動會,每年田徑運動會都會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目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籃球比賽開展的如火如荼,3V3,路人王等,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直播或錄播[4]。這些比賽很大程度推進了籃球運動。在校園中開展現在社會相對流行的比賽形式,與時俱進,抓住流行前沿,吸引學生的關注,這樣同學們參加運動的積極性更高,更有利于體育精神的培育。
3.2 體育教學的開展要與體育精神相互融合
在課堂上多增加一些教學比賽,讓同學們在學習技戰術的基礎上充分在實戰中理解及使用所學技戰術,自身的技戰術提高,籃球競技能力提升,同學們才會更加喜愛這項運動。利用信息化課堂,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籃球明星的經典動作,讓同學們增長見識的同時,基礎相對好的同學還能夠進行模仿和學習。
3.3 將體育精神納入到體育評價體系中
取消終結性評價,增加過程性評價,同時在過程性評價中增加體育精神評價項目。在體育課堂中,一些基礎相對較差的同學學習技戰術的時候相對較難,但是很多同學們能夠更加認真更加努力地去學習[5]。對于一些基礎相對差的同學,他們的進步幅度相對較快,在期末成績考核中,對于這類同學更需要鼓舞。
3.4 加強高校體育基礎設施,為學生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環境
大學生結束了高中的課業壓力,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同學們喜愛運動,課余時間往往奔向籃球場。有限的場地,或者場地器材的老舊給同學們帶來不便,長時間如此同學們就慢慢的出現疏遠或者拒絕運動場。學校應該增加場館場地的建設,定期更新場地上的器材,保質保量,給同學們提供品式多樣、質量優良的場地及器材。
參考文獻
[1] 徐健,薛培育.體育精神研究述評[J].高校大學生體育精神的特質與培育路徑,2018,8(20):93-94.
[2] 黃喆.體育精神研究述評[J].運動,2018(12):138-139.
[3] 郝晨,李星辰.對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結構的探討[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3):76-79.
[4] 李佳.高校體育精神的培育策略探索[J].湖北體育科技,2013,27(3):265-267.
[5] 符謙.對高職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30(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