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領域中,幼兒學前教育直接影響到幼兒良好品格的養成。幼兒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幼兒教師應通過有效的管理理念,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以素質教育為主,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文章主要對幼兒學前教育中培養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行為習慣;有效方法
幼兒階段,幼兒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在這一時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思想重視,設置適當的期望值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適當的期望值可以不斷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若沒有設置期望值,就不利于培養幼兒的上進心;若設置過高的期望值,則會影響到幼兒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了解每一位幼兒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設置不同的期望值,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幼兒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好兒童卡片,對于表現好的幼兒進行發放,幼兒都想獲得教師的肯定,日常表現也就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習慣。教師在設置期望值時也應考慮到每位幼兒的差異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也應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使幼兒具有正確的思想理念,推動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1]。
二、開展游戲活動,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游戲活動,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開發幼兒的思維邏輯,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加強交流。在幼兒成長階段,游戲活動已經成為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幼兒更愿意接受。對幼兒意識的培養是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2]。
三、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創建良好教育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提升幼兒的積極性,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正能量的學習氛圍,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教師應注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利用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情感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情境教學設置,使幼兒在教學情境中受到感染,從而端正幼兒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教師也可以利用其他教學形式,引導幼兒將行為習慣融于生活,在良好教育環境中培養幼兒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四、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作用
幼兒階段,幼兒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模仿為主。家長和教師作為幼兒接觸最為密切的人,會使幼兒產生一定的依賴感,更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與家長應端正自身的行為習慣,在與幼兒溝通時應運用優美的詞句,并用豐富生動的表情與孩子交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與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就會受到啟發,自身的言行都會被幼兒看在眼里。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做到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首先,從細節出發,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其次,應教育幼兒珍惜玩具與食品,不能做到無限制的浪費。最后,在幼兒園內,教師應規范幼兒的行為,使幼兒在模仿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利用細節,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說過,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因此,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時,需要注重細節的把握。幼兒的習慣都是在反復訓練后形成的。在幼兒課堂中,不經意的細節,有時會直接表現出幼兒的某種習慣。幼兒教師應加強對每一位幼兒的了解,通過日常的細節,分析幼兒所產生的行為習慣。每個班級總會出現一位性格內向的幼兒,總是自己一個人玩耍,不善于與其他幼兒進行交流。教師對于這一類的兒童,應加強關注,了解幼兒的內心想法,并幫助幼兒敞開心扉,投入班級這個大集體中。
六、結語
幼兒學前教育中,家長與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養成的,幼兒教師應具備一定的耐心。在實踐過程中,從細節入手,通過不斷的引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應根據幼兒性格特點以及個體差異,制定有效的教育理念,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幼兒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劉顯琴.淺談如何在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今古傳奇:文化評論,2017(1).
[2]王敏儀.淺談在幼兒學前教育中怎樣養成良好習慣[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119-121.
作者簡介:林秀慧(1983—),女,浙江瑞安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