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工潮的興起使農村學生大量涌入城鎮。農村學生數量的大幅度減少,以及農村教師的大量流失,導致農村教育陷入尷尬的局面。挽救農村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農村教育;現狀;對策;
隨著我國打工潮流的不斷攀升,農村大部分的青壯年源源不斷地涌入城鎮務工,而隨著打工族的收入不斷提高,文化教育意識有所提升,讓孩子接受更好、更高質量的教育已成為這些入城務工子弟的更高要求。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異地入學不再受地域限制,很多的家長都想方設法把孩子接到城市中讀書。在這股風的吹拂下,農村學校學生一年比一年少。原來百來名學生的村級小學,現在大多數只剩下幾十個人,更有甚者,有的學校現在都沒有學生了。國家剛剛投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基礎設施建設,把學校建設得漂漂亮亮以后就閑置在那里,造成了許多的資源浪費。造成這些資源浪費的原因有很多,筆者就所在的鄉村情況進行分析,認為以下幾個原因是根本所在。
一、打工潮助推農村生活條件提高,意識提高促使學生外流嚴重
近年來,很多家長意識到進城務工不僅提高了家庭經濟收入,又拓寬了社會交往范圍,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樣優等條件的教育。而種地遠不及外出務工的收入多,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員外出務工。隨著務工人員的子弟轉學人數增多,農村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少。所以現在無論哪個村屯,一眼望去,看到的都是空巢老人和農村留守兒童,青壯年幾乎很難碰到。究其原因,就是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能力有限的打工族只能把小孩留在農村,由家里的老人隔代撫養,這就促使留守兒童的存在。還有另外一種現象是:外出務工時間稍微長的人,有一定專長的打工族,經濟能力有所提高了,大部分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城市中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受學生流失的影響,農村學校教師不斷減少。
由于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隨遷子女的不斷增加,留在農村讀書的人數是逐年減少。按照目前的形勢,接下來即將又有幾個村學校面臨著停辦的危險。因為沒有生源,農村小學的教師也跟著減少。
三、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教學積極性偏低,導致學生的大量流失
由于城鄉教育的不均衡發展,業務能力強的年輕教師大都是想方設法往城鎮調,很難留在農村任教,留下的都是家在農村的老教師,教師隊伍不穩定。由于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促使留在農村的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跟著降低,導致許多意識高的學生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教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城鎮讀書。
四、城鎮學校無節制的招收,促使農村學校學生的大幅減少
縱觀縣以上的學校,為了增加生源,無限制的招生,使得每個班級超過五六十名學生,大班額普遍存在,而農村學校的學生大量流失,促使許多村級學校無生源,只能停辦,造成了基礎設施的閑置。
五、地區發展的不平衡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教師數量相對來說長期偏少,難以引進人才,也難以留住人才,一些優秀教師也在不斷地流失。教師隊伍的流失不僅表現在縱向結構,也表現在橫向的結構,縱向結構是優秀教師一般都往上一級調。而橫向方面則主要是朝經濟發展好的地區。在其流失的隊伍中,很多都是教育中堅力量,而其很大一部分本身在農村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就不高。這一人群的流失,造成了城鄉學校辦學力量的兩極分化。很多農村教師不管是否有條件,還是有無能力,都想離開這樣的“不毛之地”。雖然政府也在不斷地補充這些地區的教師,但往往是成熟一批,離開一批,而尤以教學骨干流失最為嚴重。
農村學校現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上級政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出臺相關政策,以挽救農村學校。比如,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加大力度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深化農村各級領導對農村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防止教師資源的過度流失。
參考文獻:
[1]馬克,任立剛,黃礫卉.農村教育問題不僅是教育問題[J].中國農業教育,2006(1).
[2]肖起清.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及建議[J].教育導刊,2006(1).
作者簡介:黃承山(1979—),男,壯族,廣西天峨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教育專干,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