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全

摘要:截至18年10月,共有154家IPO企業上會,其中93家通過,56家被否,還有5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60.39%,其中建筑業共有4家上會,僅有1家通過,通過率25%。6月,中國證監會出臺《首發審核財務與會計知識問答》26條、《首發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25條》,業內簡稱“51條”,進一步量化了IPO審核標準,且對IPO審核標準完全細化,是目前最新IPO審核標準,與此對應的是,建筑企業長久以來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導致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夠規范,與51條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關鍵詞:建筑企業;IPO;財務整改
一、企業上會被否的核心原因
從被否的56家企業來看,發審委會議提出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第一持續盈利能力,第二財務真實性合理性,第三關聯交易與業務獨立性,第四財務核算、會計處理規范性,第五供應商和客戶集中度,第六現場核查及內部控制。具體如圖1所示:
與17年相比,18年發審委關注的重點問題沒有太大變化,但審核細致程度和豐富程度大大提高,尤其對財務真實性、合理性、規范性審核的嚴苛程度,可以說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51條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規范性要求
截至18年10月,被否的3家建筑企業,北京新時空科技、深圳時代裝飾、上海秦森園林,財務相關問題都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也是建筑企業自身存在問題的重災區。51條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性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持續盈利能力。主要包括26條中,問題15持續盈利能力、問題12發審會前業績下滑、問題24過會后業績下滑及問題19審計調整與差錯更正。建筑行業一直以來都處于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轉型升級過程緩慢,因此外部環境變化對建筑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影響有限,之所以出現較大業績變動,主要是由于政策調整與差錯更正帶來影響,而反映到財務規范上則是完工百分比法的正確運用問題。
(二)充分計提減值問題。主要包括26條中,問題2工程施工余額和問題3應收款項和壞賬準備。主要出于謹慎性原則考慮,針對施工項目未計提減值或減值計提不足問題作出要求。
(三)資金管理規范性問題。主要包括26條中,問題16內部控制、問題18第三方回款。涉及到資金問題有轉貸、商票貼現融資、第三方資金拆借、第三方回款或第三方收款等。
(四)合法合規問題。主要是25條中,問題21發行人執行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問題,發行人應率先履行社會責任,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五)其他方面。涉及施工企業的主要還有26條中,問題22勞務外包和問題13客戶集中兩方面。
三、加強財務規范管理的準備工作
為更好的配合發審委的審核工作,建筑企業在準備上市的前三年就需做好財務相關規范性的準備工作,相關內容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一)嚴格執行完工百分比法核算要求
完工百分比法需要預計工程項目的總收入、總成本,在執行過程中也加入了許多暫估成本,人為調整收入的空間較大,因此要嚴格執行完工百分比法核算要求,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1)收入確認需充分的依據。根據《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4號》規定:如果發行人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注冊會計師應當檢查發行人確認完工百分比的方式是否合理,從發行人內部不同部門獲取資料中相關信息是否一致,以及完工百分比是否取得客戶確認、監理報告、供應商的結算單據等外部證據佐證,必要時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協助。因此,在執行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時,一定要重視外部證據的收集與歸檔,將取得的第三方證據作為確認施工項目完工百分比的基礎。
(2)準確確認完工進度。嚴格以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完工進度。一是對于累計已發生成本,要及時的歸集和分配,對分包(外協)成本及時、準確入賬,保證累計已發生成本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二是重視項目預計總成本的確認,加強對項目預算重視程度,提高預算管理水平,預算執行情況要有必要的監督和調整,保證預計總成本的合理性與準確性。
(3)確保收入與成本匹配,控制項目毛利率不合理波動。首先要考慮分包工程作為總體工程的一部分,其完工進度對總體完工進度的影響;其次要完善工程施工材料員制度,編制原材料收發存報表,并以此為實際發生成本確認基礎;最后按照權責發生制要求,對項目預計成本進行合理暫估。
(二)計提資產減值
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筑行業有以下幾方面屬于行業特有的,需要專門考慮計提減值準備的事項,包括存貨中工程施工余額、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金以及應收賬款轉為商業承兌匯票結算的,另外針對建筑企業涉訴事項較多的情況,也需特別關注。
(1)工程施工轉應收賬款。建筑企業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對于已完工未取得業主單位確認的工程施工余額,暫列存貨處理,對此《首發審核財務與會計知識問答》第2問的規定:“如發現存貨中存在以未決算或未審計等名義長期掛賬的已竣工并實際交付的工程項目施工余額,因該部分存貨已不在發行人控制范圍,發行人已按工程完工進度確認收入,發行人與業主之間存在實質的收款權利或信用關系,應考慮是否將其轉入應收款項并計提減值準備”。在項目日常核算中,如存在上述問題,應按相關要求分賬齡合理計提相關壞賬準備。
(2)超期質量保證金。企業對項目質量保證金應整理合同、結算書等資料,匹配報告期內各年度期末的質保金余額及賬齡,確保期末余額與合同約定條款匹配,超期的質量保證金應轉入應收賬款按質保期開始的賬齡計提壞賬準備。
(3)超期履約保證金。對部分項目履約保證金存在已過履約期仍在賬面列示的,應將超期的履約保證金轉入其他應收款,按履約保證金實際支付時點的賬齡計提減值準備。
(4)應收賬款轉商業承兌匯票。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同時確認應收賬款,后收到業主方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從而轉為商業承兌匯票結算的,企業應當按照賬齡連續計算的原則對應收票據計提壞賬準備。
(5)涉訴事項。建筑企業一般涉訴事項多,必然會成為發審委關注的重點,企業應當披露對股權結構、生產經營、未來發展產生較大影響的訴訟或仲裁事項,包括發生的背景原因、相關會計處理、相關資產損失計提是否充分等。
除上述特殊計提減值事項外,計提比例也應適度、合理,若出現與對標企業相比計提不足的情況,發審委也會要求企業考慮相關減值的計提是否充分。
(三)規范管理資金問題
(1)嚴禁銀行貸款資金走賬問題
通過供應商取得銀行貸款或為客戶提供銀行貸款資金走賬通道(簡稱轉貸)屬于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會被認定為對發行條件構成影響。企業應該嚴格控制轉貸情況發生,尤其是申請上市前12個月,嚴禁金額較大(5000萬以上或占最近一期凈資產10%以上)的轉貸行為。
(2)嚴格控制第三方回款問題
第三方回款是指企業存在收到的銷售款回款的支付方與合同簽訂方不一致的情況。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中會存在第三方回款情況,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有較多限制,首先要注意第三方回款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第三方回款具有可驗證性且不影響內部控制;第三要杜絕關聯方的第三方回款;最后最近一期的第三方回款比例通常不高于當期收入的5%。
(3)清理與關聯方的資金拆借
與關聯方的資金拆借也被認定為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在首次申報審計截止日前,報告期內存在的關聯方資金拆借會根據發生的原因及性質、發生頻率、金額大小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對發行條件構成影響,因此財務日常管理過程中需特別注意與第三方的資金拆借情況,對已發生的應盡快催收催討。
(四)其他方面
除了稅法遵從度、履行社會責任繳納五險一金等基本的財務規范管理要求外,發審委還關注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狀況、應收賬款余額是否逐年增加等問題。
四、重視財務管理在建筑企業的作用
傳統建筑企業的管理較為粗放,財務管理依附于生產和經營,因此財務合規性管理也經常受到限制。要加強財務規范性管理,最終要提高財務管理在建筑企業重要性認識。
(一)加強財務隊伍建設
規范的財務管理需要優秀的財務人員,企業要重視財務人員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財務人員培訓,轉變財務人員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思維,培育一支符合按照上市要求的財務管理隊伍;其次要重視人才引進,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工作經驗人才的引入;最后提高財務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
(二)調整財務體系結構
要優化企業財務條線體系,使其更全面地適應上市要求。財務條線建設要在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找好平衡,提高管理效率,指令暢通。
(三)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財務標準化管理流程
重視信息化手段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信息化軟件運用,使管理流程制度化,減少人為干預,更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四)將財務管理流程前提
改變以往建筑企業重生產經營輕財務的弊端,將財務管理流程前提,在生產經營環節之前介入,發揮財務管理的指導功能。
參考文獻:
[1]蘇生.IPO企業上市案例剖析及操作指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2]藍栗山.企業上市前財務規范化管理的建議-結合IPO被否案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2 (26):143-144.
[3]馬慶華.IPO財務審計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市場,2015 (27):15-17.
[4]楊永卿.淺議建筑企業財務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3 (32):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