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琴
【摘 要】以農林院校生物類有機化學課程為例,探討及思索如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關鍵詞】農林院校;生物類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放在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指發掘高等學校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實現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的要求。與思政課程不同,“課程思政”的“思政”主要側重于思想價值引領方面,強調在各類各門課程(包括專業課和通識課)中增強政治意識和加強思想價值引領;“課程思政”的大部分課程屬于專業課和通識課,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隱性的,在貼近學生專業、提供鮮活案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有機化學為農林院校生物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由于該門課程難度大,專業性強,所以教師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教學,往往忽略其育人的重要環節。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教育環境下,“課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本人作為農林院校生物類有機化學教師,對如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進行了積極思索。
一、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設計
有機化學是農林院校生物類專業的基礎課,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弱化了育人環節。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包括下面“五個環節”:(1)基本環節:平臺,主要指教學設計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和教學過程;(2)重點環節:體驗,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著重自我體驗和感悟;(3)關鍵環節:引導,教師要重點加強引導方式和找到合適的引導類型;(4)難點環節:評價,如何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找準適當的學習方法;(5)核心樞紐:融合,與有機化學教學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合起來。教師要做好這五個環節,將這五個環節融合在有機化學教學設計中,將“課程思政”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有機化學的教學中。
二、基于農林院校生物類有機化學特征的課程思政教學原則
“課程思政”雖然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如果仍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面目出現的話,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就會成為另一種“思政課程”。所以,課程思政要求各類進行思政教育的課程一定要結合各自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特點,分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合于課程教育內容之中,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有機化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要求教師立足于有機化學課程,不斷挖掘有機化學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教授有機化學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所以,我們應尊重有機化學的專業教學體系,保障有機化學課程的完整知識體系,并維護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科價值體系。
三、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教師可以從以下四點出發,制定合適的“課程思政”教學策略:(1)發掘知識體系中天然自帶的科學理性價值觀。例如:在學習芳香烴時,“凱庫勒的夢”給了他啟發,從而推測出苯的環狀結構,教師要強調凱庫勒能夠從夢中得到啟發并不是不勞而獲,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全面分析和探討才是成功的基礎。(2)彰顯科學發展中時時閃耀的先輩楷模示范性。例如:在有機緒論中,向學生講訴屠呦呦教授因為在青蒿A中提取了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獲得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指明一條方向。2015年10月8日,屠呦呦教授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通過此事例鼓勵學生向先輩楷模學習。(3)突出有機化學專業中無處不在的國計民生關聯度。例如青蒿素的發現,被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在學習萜類化合物時,可以向學生講述抗癌藥物——紫杉醇,紫杉醇作為一個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堿類化合物,其新穎復雜的化學結構、廣泛而顯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獨特的作用機制、奇缺的自然資源使其使其成為20世紀下半葉舉世矚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點。例如:在學習環狀化合物時,通過自然界中天然的植物性農藥除蟲菊中的除蟲聚酯,給學生說明在有機化學中有許多對人類有用的天然化合物;(4)強化實踐有機實驗中真實可信的事業生活指導感;例如:在合成有機化合物時,可以向同學強調許多藥物都是通過有機全合成,這些藥物可以幫助人們戰勝疾病,對延長壽命有重要作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Holger Braunschweig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地合成出了穩定的芳香環(B3環),該研究成果作為2015年明星分子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Angew.Chem.Int.Ed.》上,而且有希望用于制備半導體、超導和磁性材料。由此鼓勵學生獻身于對人類有用的有機化合物的發現及合成。
總之,“課程思政”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實現與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強調重視學生出自本心的愛國情懷,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實現“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的內容,辭去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建立正向的認知,實現行為的轉化。
四、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師應做到以下:(1)對青年學生具有真切的期待;(2)專業知識理解精深;(3)對思政原理準確領悟;(4)及時把握時局變化;(5)熟練掌握教學技能;(6)忠誠堅守育人理念。要達到以上六點要求,教師必須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能間斷自我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提高。要隨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熱情耐心地幫助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真誠,使學生愿意和老師交心。通過新聞媒體及時關注時局變化,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例如:參加學校教學方法培訓、網上“MOOC”課,微課等。忠誠堅守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將思政教育貫穿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始終,認真做好有機化學的課程思政。
五、結語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課程思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素養與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四個自信”,在中外比較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的功能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廣大教師應深度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深入挖掘課程及各教學環節中的思政元素,認真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形成各類各門課程協同育人的格局,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達成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在德育中的有機融合、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黃春花,常瀟丹.找準切入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以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5):56-57
[2]梁暹.關于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