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瓊 高天琦 霍小舟
摘要:高校歷來是各種思想沖擊的地方,并牽動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發展方向,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陣地。學生黨支部扎根于高校學生群體,在抓準工作途徑、把握輿論風向、提高信服力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可具體從新媒體信息傳播、傳統信息交流途徑、“課程思政”的反饋、樹立榜樣標桿引領等角度開展工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學生黨支部 ? 高校 ? 意識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同時也面對著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狀況。在這一時期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高校歷來是各種思想沖擊、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牽動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發展方向。學生黨支部扎根于高校學生群體,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具備一定的優勢,以其特殊的工作方法,為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貢獻力量。
一、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優勢
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是高校各項黨建工作包括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單元。支部成員一般由老師和學生黨員組成,并且以貼近學生的專職輔導員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對象即是學生,由此學生黨支部在工作中具備一定的優勢,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緊扣時代脈搏,抓準工作途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接受與發布信息的途徑不斷豐富。微博、微信、短視頻、直播等網絡上的新媒體形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傳播途徑。青年目前是中國網民的主要群體[1],是社會輿論的主要推動者。而大學生正是當代青年的主心骨,學生黨支部扎根其中,可以及時地發現最新的網絡信息接受與發布途徑的更迭。為意識形態工作抓準途徑,瞄準目標。
(二)深入師生群體,把握輿論風向
大學生接受信息快、思考能力強。輿論風向的形成與轉變常常沒有征兆,黨組織了解輿情往往不及時。學生黨支部深入學生群體,可作為把握輿論風向的第一責任單位,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讓黨組織及時聽見青年學生的聲音。同時學生黨員可主動地更深入地了解群眾情況、引領學生群體思想。通過日常生活的相處潛移默化地帶動身邊學生共同進步,追求先進。
“課程思政”是各類課程教師把意識形態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各類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學生黨員作為課堂上的參與者,既接受教師課堂上知識的傳播,也可以反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三)樹立榜樣標桿,具有高信服力
隨著黨支部發展學生入黨的嚴格化和規范化,被吸收入黨的學生多是在各個方面均表現突出的先進分子,學生黨員質量大大提升。學生黨員在積極參與學校各項發展工作的同時,因其自身的高素質水平,自然地在學生群體中具有高信服力、起到標桿作用。保證學生黨員的思想先進性,對引導整個學生群體意識形態有重大意義。以多種形式深化學生對優秀品質的追求,向標桿看齊。
二、學生黨支部在工作中的具體方法
高校學生黨支部依靠于上述優勢,可在新媒體信息傳播、傳統信息交流途徑、“課程思政”的反饋、樹立榜樣標桿引領等方面起到具體作用,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貢獻力量。
(一)駕馭新媒體技術,掌控學生信息源
由于新媒體技術所孕育出來的自媒體具有交互性和平等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3]。這促使大批量學生熱衷微信、微博等傳播途徑。發揮學生黨員較易掌握新媒體的優勢,在相關思政教師指導下,打造一支可以駕馭使用新媒體技術,引領學生群體思想的團隊,搶占學生輿論主陣地。團隊內部要細化分工,形成“撰寫或收集傳播內容-美化編輯素材-新媒體技術發布”的工作模式,發布前由指導教師審核。
目前黨建類微信公眾號開通數量日漸增長,但可見普及率和使用率仍處于低水平[4]。學生黨支部編輯的信息同樣會面對學生關注度不高,回避接受信息的狀況。提升對學生群體的吸引力,是學生黨支部自媒體發展的基礎環節。將思想引領與流行元素相結合,迎合學生喜好。比如介紹時下流行的科幻電影其中的科學基礎,利用短視頻形式介紹系列講話、歷史等。提升支部信息關注度還可以在完善發布途徑上下手。以黨支部為主體創建賬號,鼓勵學生群體添加為其好友或關注。不同于微信推送,學生選擇才可以閱覽信息。以朋友圈、微博等形式發布信息,主動出現在每位學生的信息匯集平臺上。這樣既拉近了黨組織與學生群體之間的距離,同時又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
(二)保留傳統交流模式,網上網下工作相結合
雖然網絡上的信息交流模式更加便捷,更利于相關思想知識、評論內容的快速傳遞。但不能了解到個別學生生活上的真實需要或思想觀念上的轉變。這時傳統交流模式的優勢就凸顯出來。學生黨員定期地走訪學生寢室,召開主題班會等,深入了解身邊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這能使意識形態工作更貼近學生,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適宜的工作反應。做到“網上網下”相結合,“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5],這樣的意識形態教育才能更加完善,也更加具有溫度。
(三)發揮意見反饋作用,協助“課程思政”不斷完善
“課程思政”對于大多任課教師是一個較不熟悉的概念與意識。具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構思之外,還應需要授課對象的參與和反饋。學生黨員作為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是協助完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最佳反饋者。其可以通過座談會、意見信等形式指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幫助教師“種好責任田”。
(四)發揮榜樣力量,深化標桿意識
深化學生群體心中的標桿意識的首要條件是保證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學生黨員要不斷加強思想理論的學習,夯實專業知識基礎,積極投身于各項學生工作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主動聯系幫助身邊學生。要起到在政治上的旗幟作用、學習和社會工作上的骨干作用及聯系廣大青年學生的紐帶作用[6]。
同時要積極利用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優勢,在黨員范圍內“優中選優”,挑選在各個方面的突出典型,開展面向學生群體的事跡報告會,通過新媒體技術宣傳優秀黨員的個人事跡及成長歷程。從而在學生群體發揮榜樣力量,引領廣大學生向標桿看齊,向優秀前進。
總之,學生黨支部作為黨組織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鍵橋梁,因其扎根于學生群體中的特殊性,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著多方面的優勢,可以其特有的工作途徑,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貢獻力量,從而帶動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電子說,2018-08-30.
[2]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06):64-69.
[3]王吳芳,熊杰,丁華萍,et al.新型媒體在高校黨建工作大學生黨員意識形態導向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06):114-117.
[4]李明.黨建微信公眾號:小指尖上的大黨建[J].人民論壇,2018,(08):81-83.
[5]朱文文.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其對策[J].文教資料,2009,(31):199-202.
[6]孫智妍,郭馳,楊雪巖.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影響因素及現實途徑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08):62-63.
(作者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麻醉學系;作者簡介:[1]張少瓊,學歷:本科;[2]高天琦,學歷:本科;[3]霍小舟(通訊作者):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