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川
摘要:目標教學法,是以教學目標的樹立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夠幫助學生明確知識學習與探索的方向,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擺脫迷茫的局面,為其提供有利于發揮自身能力優勢的空間。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目標教學法的應用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需要進一步對其應用策略進行分析,以體現其重要作用。
關鍵詞:目標教學法 ? 初中語文教學 ? 應用策略
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以及技能的進一步強化有著重要意義。目標教學法這一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快幫助學生明確思考與探索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為此需要了解目標教學法實際應用的要點,確保教學質量。
一、目標教學法概述
所謂目標教學法,是一種以目標為核心,將目標貫穿課堂教學的方法。這一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目標為主線的教學方法。)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自主的展開知識探索。教師利用目標教學法,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與探索空間,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擺脫思考的局限。在更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效率的提升,感受到高效學習的成就感,進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在各個教學階段的應用都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更是培養學生正面學習態度與習慣的有效途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目標教學法的應用,當前依然存在部分問題,首先是教師對于目標的制定缺乏針對性,但實質上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主體,需要從不同的學習目標出發,去尋找自我強化的方向,所以如果目標制定的針對性不足會影響學生的目標認知。其次是教師依然習慣于凌駕于學生之上,以命令要求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是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跟蹤不到位,不能做到實時跟蹤目標達成的進度,對于信息反饋缺乏重視,因此很難保證目標設定的靈活性。在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之下,為了保證教學成果更理想,必須要明確目標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際的應用要點,以確保體現出目標教學法的優勢,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強,主動性更高,這是語文教學的要點[1]。
二、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目標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提升目標設置的針對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背景,性格及認知習慣,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其學習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目標的制定也應當以其實際的綜合情況為基礎。為了體現目標教學的優勢,必須要首先保證目標設定的針對性。語文知識體系博大精深,涉及到許多知識點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需要強化的點都可能不同,因此教師制定目標也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強化需求去針對性制定學習目標。例如對于口語能力尚需強化的學生,應當將口語訓練設置為其學習的目標,依據這一目標去布置學習任務。例如每天朗誦一篇文章并進行錄像,或是模仿一段新聞播報并且進行錄像。對于寫作能力尚需強化的學生則可布置寫作相關的任務,無論是一篇作文的寫作、日記的寫作,亦或是簡短的 發表一段生活感想,都能夠算作寫作,而不是一定要限定在某種形式下,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自然會找到自身最為擅長的角度切入,例如在完成寫作任務時,部分學生比較喜歡寫人,也有部分學生比較喜歡寫風景、氣候或是動物,而教師無需特別干涉,通過目標教學法給其指出一定的方向,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學習方向,便會自主的向著這個方向走,而目標的設定則必須要體現出針對性,如果同時培養學生的幾項能力,最終很可能廣而不精,阻礙學生的進步。
(二)調整自身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應當是對立的,而應當是相互協調的,教師要讓學生認可,學生也要樂于聽從教師的引導,建立起健康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了解更深,才能更好的利用目標教學去幫助學生。為此教師應當將自身視作學生的知己好友,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個性、喜好包括思維方式等等,與學生達成良性溝通,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樂于聽從教師所講的話,否則教師給學生設定的目標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2]。為了讓學生更加信任自己,教師應當表達出了解學生的欲望,要讓學生敢于表達,甚至敢于與教師站在對立的立場,陳述自身的想法,這樣才是最為平衡的關系。為此教師應當更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授課時未必要直入主題,為了讓學生放松,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一些生活相關的課題,包括飲食起居各個方面,不必完全關系課題,主要的目標在于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建立。為了讓學生更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應當確保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聯,這也是激發學生靈感的主要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與教師站在平等的位置進行溝通,教師也能真正深入了解學生,進而更加合理的制定目標。
(三)注重目標跟蹤
每項目標的達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無論是認知的建設,還是能力的養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逐漸的積累,才能真正養成某項能力,或是讓自身知識體系更加完善。教師也要意識到這樣的規律,在開展目標教學時,必須要重視對于目標的跟蹤。例如對于寫作能力的強化,可以利用日記的方式去進行長期跟蹤,觀察每段時間學生的日記內容變化,用詞、語法等,是否相較以往有了變化。對于口語訓練,也可以布置長線任務,例如日常的朗誦任務或是配音學習等等,通過學生不同階段的錄音對比,去分析學生的強化進度。每個人逐漸進步的過程都是有據可循的,這樣的進步是目標教學成效的體現,也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動力,每個學生在發現了自身的進步之后,都會更有自信,更有動力,得到更大的進步。而教師則需要對其進步的點滴證據進行收集,這便是跟蹤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目標跟蹤,學生達成目標的進度會愈發明確,進度較慢趕一趕,進度較快則可向著其他的目標邁進[3]。
三、結語
目標是一個人學習的方向,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人的學習才會更有動力,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目標教學方式的應用,則是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方向的主要途徑。為此文中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教學的應用要點,望能夠真正幫助教師達成教學改革目標,讓學生有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馬全海.目標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2]趙明.目標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52.
[3]葉先旻.目標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樂山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01):106-10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