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小琴
[摘 要] 在中國文化的組成中,傳統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割舍的重要內容。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科目,其中包含著大量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傳統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歷史遺產,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掌握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為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目前在高中語文課本中,存在著很多傳統文化經典內容,例如古詩詞、文言文等,這些內容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盡管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但依然對如今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指導意義。教師作為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主導者,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利用語文課堂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但是在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只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傳統文化教育關注甚少,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嚴重缺失文化素養,不利于學生未來全面發展。教師在新時代之下應當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來推進。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沒有足夠重視
在高中教學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目光緊緊盯在高考這根巨大的指揮棒上,一切活動都圍繞著高考進行,這樣的教學思想在無形之中導致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度不夠高,使傳統文化滲透工作成為一紙空文,根本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來。當然這也并不是由教師個人造成的現狀,而是社會大環境造就的必然結果,在追逐高考的過程中失去了各學科的教學初衷。目前,很少有教師會關注到高中語文的人文主義特點,在教學中主動普及滲透傳統文化,這種教學現狀嚴重制約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都放在無盡的習題中,每天都在教學中讓學生不斷地通過做題來提高成績。殊不知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會缺失很多文化的內涵,在未來發展中會處處碰壁。
(二)缺乏相應的評價考核體系
在目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以成績論英雄,教師和學生關注的重點都在成績上,很少關注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情況,這就導致了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處于被冷落的尷尬境地。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針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考核體系,導致師生都對傳統文化不重視。如果傳統文化知識作為高考的一個加分項,勢必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起巨大震動,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對傳統文化這一充滿人文主義的內容加以重視。但是在目前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點很難做到,相應的評價考核體系也很難建立起來,這既是現實問題,也是未來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大障礙。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策略
(一)大力挖掘教材中的內容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經過了編委會的嚴格審核,內容選取上涵蓋了古今中外各種性質的文章和內容,可以說是一個語文知識的百花筒,包含了高中需要學習的各種語文知識。在這些內容中,也不乏傳統文化的內容,例如大量的文言文、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像一條滔滔不絕的大河一樣,歷經無數歲月的洗禮,卻歷久彌新,其中包含著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歷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偉大品格,也包含著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藝術作品,這些品格和作品都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在當今時代仍然煥發著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夠把課本中出現的內容運用恰當合理,那么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滲透基本上就完成一大半。教師要想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首先應當努力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說實話,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大的命題,但從宏觀上很難進行精準把握,教師應當將其拆分為具體的細節,例如古詩詞、人文精神等多個范疇,通過對具體細節的把握再上升到對傳統文化宏觀把握的高度。例如在《寡人之于國也》一課中,這篇課文是我國早期仁政思想的集中體現,表現了我國古代思想家對于人民的深度思考,這種思考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早期的仁政思想,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早期仁政思想與當今的民主思想有什么不同?”“早期的仁政思想為什么沒有發揚光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結合相關歷史資料進一步深入思考這兩個問題,借此來加深學生對孟子、對中國春秋時期燦爛思想成就的認識。
(二)積極開展多種活動
傳統文化需要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理論學習,還要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使傳統文化與當今時代特色完美融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使得學生樂于接受,另一方面也能使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活動的開展要依賴于教師的組織和學生的參與,這是一個雙向制衡的過程。在組織方面,教師要樹立活動意識,善于把握各種時間節點和活動契機,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在參與方面,教師要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也可以有時尚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開展的活動形式有很多,例如話劇表演、詩詞朗誦、征文比賽等,這些活動大多組織難度較小,學生參與度高,很適合用來為學生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當然活動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活動中體現出的各種文化精髓,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這是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片段,主要講述了林沖在山神廟手刃陷害自己的仇人并最終走上梁山的故事,作者借林沖的故事控訴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自古以來,文人都是社會意識覺醒的先鋒,承擔著引導人們思想解放的重任。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話劇表演大賽,讓學生自行將文中的故事情節改編成為話劇,在班級內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話劇,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林沖這一人物的深刻描寫,以此來喚起學生自覺閱讀古典名著的熱情和興趣。這樣的活動雖然形式簡單,但是在活動中傳達的各種思想精髓卻是理論學習所不能比擬的。
(三)借助互聯網資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各種資源紛紛在網絡上涌現,傳統文化也不例外。在當今時代下,傳統文化借助互聯網技術的翅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著。目前在互聯網中,有大批內容創作者,他們秉承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創作了大量關于文化的內容,引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鑒網絡中的資源,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但是網絡是一個魚龍混雜的世界,雖然有很多高質量的內容,但是也不乏大量低俗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選用網絡中的資源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能夠剔除掉那些無意義的內容,真正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興趣。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已經在教室中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尋找教學資源與學生進行分享,這些設備可以說是教師滲透傳統文化的最佳輔助工具。利用網絡資源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師的工作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豐富的內容來吸引學生興趣,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真正做到發自內心的喜愛。
高中語文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教師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科目之一。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科目,其中包含著大量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歷史遺產,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語文科目中滲透傳統文化屬于一個教學難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
參考文獻
[1]馬康.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學教育(上),2018,(12):102-103.
[2]郭美聯.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46-47.
[3]劉詩文.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華夏教師,2018,(30):20.
[4]高毅鑫.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高中語文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109.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