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紅
摘 要: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它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益,有效實現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促進了和諧校園、快樂校園的建設。總之,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學還應從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入手。
關鍵詞:高效課堂;學生學習;預習習慣
一、預習的形式
預習是指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老師講授之前有個全面、初步的了解,自行將一些知識提前進行理解和消化,標注出困惑點和質疑處,甚至搜集相關的資料和數據,以便為課堂上師生進行深度交流提供豐富的資料,騰出深入探究的時間,加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容量、高效益。
如,小學語文的預習形式可如下:
(一)熟讀課文
(二)圈出文中生字新詞,并為課后生字注音、組詞
(三)勾畫出文中不懂的語句,標出不懂的地方
(四)查找或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預習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預習是學習個體的一種獨立的探索活動。學生可憑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自主探索,滿足好奇心,獲得成就感。預習習慣不僅是學習習慣的基礎,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升高,教學內容、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課堂上能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如果沒有預習就上課,對于自己的困惑以及課后的問題不了解,必然會影響聽課效率,學生始終不能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所以預習是一堂課的前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三、預習的優勢
(一)激發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實踐,并從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
預習時有些地方不懂,就會促使學生產生思考和查閱資料的動力,聽課時就會受好奇心的驅使格外留心。一旦疑惑在課堂學習中被解決了,思想上就豁然開朗,印象也就特別深,達到久記不忘的效果。尤其對知識的反芻,或許會引發許多新的思考,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深化學習和提高理解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二)提高自學能力
以前學生不預習就上課,讀課文丟字、加字、聲音不洪亮的現象特別嚴重,提出問題舉手發言的同學寥寥無幾,老師預設的內容往往上不完,拖堂是常有的事。經過預習之后,大部分學生能繪聲繪色地朗讀了,理解課文變輕松了,并且能夠圍繞課文提出質疑。這個過程正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通過預習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并將這種能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了。
(三)培養學習習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強調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在學習中,這種準備就是“課前預習”。教師由原來的主演變成了導演,學生變成了學習的小主人,課堂變得輕松、愉快了。一旦有問題提出,大家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問題也在交流中輕松而快樂地解決了,真是事半功倍。
(四)促進全面發展
1.開拓思路。經過扎實的預習活動,學生對所學內容已經提前了解,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師的前面。由于思路開拓得好,聽課的效率就會提高,做作業的速度就會加快,課后復習的時間相應縮短。這樣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自然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了。
2.提高能力。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預習課文,圈劃好詞佳句,誦讀優美片段,進行積累和運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而且能有效提高課堂的參與性和主動性。
3.促進交流。學生根據預習情況對同學的理解能給予適當的補充和評價,往往能通過有效的小組交流,解決一些在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4.增強記憶。預習時無論懂與不懂,都會經過一定的思考,留下初步的印象。課堂上聽完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后,再經過進一步消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為深刻,記憶也就更為牢固。特別是經過鉆研而攻克的知識難點更是記憶猶新。
四、預習的養成
(一)布置預習作業
在大多數學生心中,都認為抄抄寫寫或者做練習才算作業,而預習壓根兒就不是什么作業,自己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了。針對這一思想,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并且把預習任務在每學完一課后就及時地布置下去,成為學生的課后作業或家庭作業。
(二)注重檢查反饋
今天老師布置了預習的作業,第二天老師如果不聞不問,就容易使學生產生老師不重視預習作業的思想,心理上就會不重視,久而久之便不會去完成了。所以一旦布置了預習,就應該在課堂上安排抽查與反饋的時間,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細致到位的學生大力表揚,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并對沒預習或馬虎的孩子進行適當地引導教育,在學生中營造一個令行禁止,有始有終的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靠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的預習水平便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養成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鼓勵交流展示
如果說預習是一張景點的門票,那么展示就是里面最美的風景。預習作業展示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反饋到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而且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領會到的、感受到的知識與方法表現出來,是學生對知識的初步理解和再加工,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預習作業展示,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只要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上做足功課,完全可以讓預習成為高效課堂的好幫手,并成為高效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