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瑜
【摘 要】藥理學是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和藥學的橋梁學科,藥理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學科地位。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涌現了思維導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多元化的教學法,可以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為創新并提升藥理學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藥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S8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3-019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3.094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 Pharmacology Course
CAI Yu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Zhejiang Ningbo 315100,China)
【Abstract】Pharmac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A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and clinic medicine (or medicine and pharmacy),Pharmacology has an irreplaceable disciplinary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 series of new teaching forms, such as mind map teaching, case-based teaching, MOOC, microlecture, and flipped classroom, have emerged. These new teaching methods promote students to change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als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harmacology teaching.
【Key words】Diversified teaching;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藥理學作為醫藥類高等專科學校藥學類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既要培養學生掌握藥物與機體作用規律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又要提高學生臨床合理用藥的實踐技能和素質。藥理學內容因知識點多、結構松散和理論性強的特點,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不夠,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課堂中感到被動和枯燥無味,對藥理學知識有畏難情緒,甚至有放棄課程學習者。為了改變目前藥理學教學的現狀,選取我校2018級藥學專業的學生,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進行了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為藥理學教學更加有效應用多元化教學法提供借鑒。
1 多元化教學法的含義
近年來,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涌現出來,并在藥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論文中所提出的多元化教學法,即根據藥理學課程的內容,選擇使用這些教學模式,如思維導圖法[1]案例教學法[2]慕課[3]微課和翻轉課堂[4]等,與傳統的藥理學課堂相融合,目的是為了多維度多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基于多元化教學法的藥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
2.1 明確課程目標,組建教學團隊
課程教學設計之初,首要的任務是根據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明確課程學習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當前,教學方法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但多元化教學方法僅是手段,課程學習總目標才是教學目的。要發揮多元化教學法的優勢,促進傳統藥理學課堂教學,需要任課教師對學生情況充分調研,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并且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掌握互聯網輔助教學工具。這些工作任務量大,最好由教研室組建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共同完成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場景和內容準備,確定線上線下教學組織模式、具體學習任務的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2.2 構建網絡學習平臺
隨著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互聯網+”教學形態的出現,各高校加快加大了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和使用,也涌現了一批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的校際交流和共享。教師提前構建基于智能手機的網絡學習平臺,利用各種論壇或學習軟件(如超星APP)等完成資源整合與優化、發布教學任務、教學組織、知識應用、課后總結發散思維等。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網絡學習平臺查找資料、觀看慕課微課、提問題、回顧教學資料、交流信息、做練習、知識應用擴展閱讀和聯系等。
2.3 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
筆者設計的多元化藥理學教學模式,旨在實現學生的自主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并將該模式應用于我校2018級藥學班的藥理學授課實踐中,獲得了初步的數據和反饋。所設計的教學模式整體將課程學習分為課前預習性學習、課中深度學習和課后回顧性學習三個階段,下面將具體每個階段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概述如下:
2.3.1 課前預習性學習
課前,任課教師聯合班級輔導員,對學習者的情況進行摸底,熟悉了解各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態度,據此將學生分成5~6人的課程學習小組,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對于成員有較高學習積極性的學習小組,教師引導他們利用超星學習軟件中的微課視頻和多媒體資料,預習課程學習內容,再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臨床處方案例,完成課前知識測驗,整理小組在學習中碰到的學習難點和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競爭、激勵和監督,初步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而對于成員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小組,教師在課前加強指導,利用微課視頻的情景性趣味性,多維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必要背景知識的補充學習指導,讓這批學生能獲得自主學習的樂趣,構建必要的知識體系,為課中深度學習做好準備,從而避免這些學生因上課聽不懂、課程參與度低而放棄藥理學課程學習的情況。
2.3.2 課中深度學習
課中深度學習時,教師記錄整理學生在課前網絡學習平臺課前測驗情況,聆聽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重難點知識講解和答疑。根據所教授的班級學習者的認知理解能力的不同,個性化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指導和強調。對于學生課前經小組共同學習,提出來的感興趣的探索性問題,教師設計案例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法等學習場景,充分發揮師生協商和協作深度學習機制,在更自由、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知識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展開小組交流和互動,研討和辯論,促進知識的內化。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手機超星APP軟件的即時答題準確度情況,判斷課程教學重難點是否掌握、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
另外,課程導入環節、案例討論環節和課程結尾總結串講時,善用思維導圖,能夠建立引導-發現型教學互動,培養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的思考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聯想記憶;總之,教師心中時刻有課程學習總目標,恰如其分的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使課堂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3.3 課后回顧性學習
在課后回顧性學習階段,學生一方面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上發布的教學課件和習題解析對課堂中仍存在疑問、理解不準確的學習內容進行突破性學習,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為下一次課程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同時,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及時回應鼓勵學生,并提供個性化答疑指導。另外,這個階段,教師發布一些臨床實例,重點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布置課后討論活動,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習能力。課后討論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學生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傳資料、開展論壇討論及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這時候的角色,由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幫助者,監督保證課后討論活動的質量,推動學生課后高效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從而進一步升華線下課堂實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通過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融入到傳統的藥理學課堂,發現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如學生聽課率和參與度提高、課堂知識內容掌握程度提升以及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評價增加。
【參考文獻】
[1]方雪梅,譚玉婷,易霞,袁群,陳燕.思維導圖在《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7,04:60-63.
[2]鄧月仙,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04:762-764.
[3]吳萬偉.“慕課熱”的冷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4,01:10-17.
[4]鄧笛.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述評[J].外語界,2016,04:89-96.
[5]任亮.淺議基于“互聯網+”教育的藥理學課程改革[J]. 衛生職業教育,2017,15: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