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 劉敏
摘 要 新媒體反腐已成為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然趨勢。全文依據調查闡述了當前高校利用新媒體反腐主要存在領導對新媒體的認知感不足、新媒體的輿情應對體制缺乏、新媒體有效反饋機制不完善和新媒體有效引導機制不健全等主要問題,并依據新時期新媒體的特點提出了高校要高度重視新媒體力量,建設紀檢監察門戶網站,及時回應輿論的關切,用微信打造監督直通車,打造App客戶端互動平臺等具體的舉措。
關鍵詞 新媒體;紀檢監察;高校;反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8-0038-03
當前反腐斗爭呈高壓態勢,特別是自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大以來,中共中央對腐敗行為持“零容忍”態度。無論是從巡視制度改革方面還是網絡監督的力度方面來,紀檢監察機關對腐敗行為的打擊力度都有著前所未有的擴大與發展。新媒體時代,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快捷性和虛擬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消息的發布者、傳播者和接受者,這給紀檢監察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各種信息在新媒體的傳播成為社會常見的現狀,新媒體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是人民群眾心聲和思想文化信息的聚集地,并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倘若新媒體表現出的優勢不能正確使用,那么廣大群眾參與反腐工作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反腐倡廉工程的向縱深發展。高校紀檢監察是教育領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陣地。高校的腐敗多發生在科研經費、基建項目、招生錄取、物資采購、學術誠信等領域,這一現象危害到了高校又好又快的發展。新媒體時代如何利用各種新媒體工具和手段切實加強高校的紀檢監察工作,關系到校風的良好建設,關系到高校未來的發展,關系到人才的培養。
1 何謂新媒體
新媒體的概念非常寬廣,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筆者贊同牛其濱、張洪波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新媒體是指以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等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媒介形式,包括手機App客戶端、移動電視、數字電視電影、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的最大特點是傳播范圍比較廣泛、傳播速度比較快,是集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為一體,這與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是無法相比的。基于新媒體平臺,其在信息傳播中具有較高的交互性、及時性、開放性等多樣化特征,這些特征會對傳統媒體來說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是一種“媒體革命”。
2 當前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是我們國家紀檢監察工作的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自身的特點,而且也具有紀檢監察工作的政治性、教育性、保密性和實踐性等共性。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利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領導對新媒體的認知感不足
通過網絡調查,發現部分的領導干部對網絡輿情思想觀念上有偏差,對新媒體上涉腐輿情存在心里上的排斥、精神上過度敏感。第一,有些領導認為新媒體網絡作為虛擬平臺,在網上出現的一些東西可能存在很大的虛假性,更認為是胡編捏造,使得自己心里上排斥;第二,部分人對網絡神經過敏,出現過度反應,一味逃避或是掩蓋問題,認為如果掩蓋不住問題,自己就會“大禍臨頭”,自然會患上“網絡恐懼癥”;第三,有些干部認為新媒體上舉報都是小事,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
2.2 新媒體的輿情應對體制缺乏
目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在解決新媒體涉腐輿情大多仍停留在以前的辦案思路,總是按照慣例的方式方法進行。這樣的方式方法是缺乏輿情監測、研判、引導、處置和反饋等有效的應對機制。對新媒體涉腐輿情工作分析研究少、具體部署少、檢查落實少,對網民關心的話題、事件回應滯后,不能做到第一時間了解重大網絡輿論的發展趨向,疏導網民情緒,往往等事件發酵,形成社會焦點熱點,才匆忙應對,工作非常被動。
2.3 新媒體有效反饋機制不完善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有的工作人員在處置網絡輿情時,思維方式比較傳統,對新媒體上的網絡輿情處理方式方法比較保守,如習慣性的采取“封、堵、刪”,還有的是“只處理、不報道”,也有的“先處理、后報道”。這樣的處理方法會使回應網絡輿論時間不夠及時,錯過黃金時間,會使事態擴大。事實上,在“新媒體時代”,紀檢監察一線人員應積極主動學好新媒體網絡、用好新媒體網絡,通過新媒體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傾聽不同群眾的聲音。
2.4 新媒體有效引導機制不健全
匿名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性是網絡虛擬空間的特有表現,會使得廣大群眾不能客觀、全面的獲得相關信息,這樣就很容易被圖謀不軌之人所利用,從而會引發群體事件的發生,致使網絡失控。當下,高校黨辦、信息化中心等部門對網絡行為沒有進行過多的限制,更是缺少一些有效的引導機制。為此,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需要高校領導、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因勢利導的發布權威信息,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正確的引導輿論方向,通過“權威聲音”來更好的擴大反腐倡廉建設的影響力。
3 新媒體在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中的具體舉措
針對當前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一線人員應拋棄舊有的思維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在紀檢監察工作中堅持“疏”而不“堵”的原則,合理使用新媒體,正確處理網絡監督的“堵”與“疏”的關系,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主動性,使得新媒體輿論監督成為紀檢監察部門的重要“耳目”和“利劍”。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高度重視新媒體力量,建設紀檢監察門戶網站
高校紀檢監察門戶網站是反腐倡廉專業網站,是利用新媒體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的渠道。通過紀檢監察的門戶網站,使得廣大師生能夠及時了解紀檢監察工作,走進紀檢監察工作,認同紀檢監察工作。高校紀檢部門要根據時代和形勢發展的需要,采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打造高校紀檢監察專門網站。網站開設“監察動態””“反腐常識”“輿情信息”等專欄,創建師生群眾舉報系統,及時反饋師生群眾提出的問題,擴大民主參與的范圍,發揮師生的民主監督職責。此外,紀檢監察網站可以引入VOD網上視頻點播系統,借助視頻點播系統宣傳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更加經常化和生動化。
3.2 及時回應輿論的關切,用微信打造監督直通車
現如今,微信儼然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微信公眾號以其良好的交互功能和自媒體特性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也應順應時代的潮流,開設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實現和群眾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及時回應輿論關切,積極構建以信息公開、對話溝通、輿論導向為核心的反腐倡廉新機制。
微信公眾號作為展現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果的重要平臺,是紀檢監察網站的擴展和延伸,應聚焦紀檢監察特色內容,力求視角權威、內容豐富、服務便捷。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應及時公開信息,加強信息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如需要廣大師生公開的,真實信息、真實動態和重要事項等。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廣大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同時,微信公眾號可以設置“網站直通車”“四風隨手拍”和“資料一鍵查”等功能,主要受理干部職工違反黨紀法規、校紀校規等行為的檢舉和投訴。例如,舉報人可把照片、小視頻和文字說明等形式通過手機的微信一鍵舉報,來為廣大師生舉報搭建快捷、直接的監督和反映問題的平臺。運用四風隨手拍微信舉報平臺打造監督“直通車”進一步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深挖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絡。
3.3 促進理論學習常態化,打造App客戶端互動平臺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他們是黨的忠誠衛士,是監督執紀的執行者,在反腐敗和廉潔建設中,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時刻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更要做好。“打鐵還需自身硬”。紀檢監察干部更要自覺加強學習,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原則,堅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在當前,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需要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去認識、去了解、去掌握,這就要求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必須認真鉆研紀檢監察基礎理論、業務知識和技能技巧,加強對經濟、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知識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儲備,做到既懂政治、又懂經濟,既懂管理、又懂業務。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切實提高紀檢監察工作人員水平與能力,才能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才能將紀檢監察隊伍真正打造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監督執紀鐵軍。
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移動交互平臺實現監督執紀工作的實時交流、學習與互動。這樣的交流方式互動性強、不受時空限制、成本較低,參與監督工作和反映問題的門檻低。高校紀檢監察隊伍要實現理論學習的常態化、制度化,有條件的可自己開發動態的手機App“紀檢監察基礎理論業務平臺”,也可通過定制購買。可以借鑒中宣部的“學習強國”App,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呈現知識信息,通過分享、發布觀點、答題測試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強化政治理論的學習。
3.4 健全有效的引導機制,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應該主動與一些新媒體聯合,建立起信息共享、反應迅速、共同應對的合作機制,不斷健全新媒體紀檢監察工作的制度體系。結合新媒體網絡平臺的特點,充分發揮制度反腐的強大作用,不斷完善反腐制度體系。準確界定“人肉搜索”“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保障和維護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精心開設“網絡舉報”專區,及時回復受理師生意見建議,堅持客觀、公正、科學的處理原則,以認真、細致和全面的調查還原事實,做到信息反饋快、處理落實快,積極回應廣大師生。如2019年3月30日揚州某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華某某老師性騷擾女生事件,校方對此事的處理很及時也很到位,此事就沒有在網上過多的發酵。
4 結束語
當前新媒體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生活,融入我們的工作,一線工作人員應該順應潮流,熟知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規律,把新媒體網絡的優勢利用好,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新時代的紀檢監察反腐工作。為此,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以及相關領導要提高對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構建運用新媒體推進反腐倡廉的新平臺,利用微信公眾號打通快捷交互的“網絡直通車”,建立高校反腐倡廉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左青青.新媒體平臺拓展紀檢監察業務探索[J].新聞論壇,2017(5):35-36.
[2]陳明波.如何用好互聯網+服務基層紀檢監察工作[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5-08-11(008).
[3]趙穎,賀曉東.互聯網+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新路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1):22-29.
[4]潘家棟.微平臺與紀檢監察工作創新[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4(6):76-82
[5]王彥軍.紀檢監察工作如何適應新媒體的幾點思考[J].先鋒隊,2017(10):36-37.
[6]彭復生.加強新時代高校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的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9,37(1):113-117.
[7]周萍.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探討[J].新西部,2018(1):100-101.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宿遷學院紀檢監察課題(項目編號:2018JJ10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曹 意,宿遷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閱讀推廣。
劉 敏,宿遷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閱讀推廣、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