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摘 要:隨文作文是指在語文教學中,通過作文的形式促進知識的形成鞏固和反饋。一方面,隨文作文將加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其中的內涵和精髓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隨文作文也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存在于語文課堂上的變形的作文指導。
關鍵詞:隨文作文;反饋;要求;類型
一、隨文作文的設計要求
(一)基于正確的教育理論
隨文作文的設計要有正確的教育理論。展評學習法中要求我們讓學生綻放自己的生命活力,所以隨文作文的設計也必須能夠充分地調動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的熱情,愿意在我們的課堂上表現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緊密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閱讀是習作的基礎,它是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一種方法,把課內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過程中,帶動聽、說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我記得在教學《愛蓮說》的時候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在學習完《愛蓮說》后,由于作者的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我這課的一個教學目標,于是我就想讓學生用這樣的寫作手法來寫一寫某一種植物。但是,我沒有將隨文作文的要求講清楚,只是要求學生對一種植物進行寫作,學生的確也寫了植物,但是更多的是寫植物的外形而不是借助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志向,更沒有用到文中所用的正襯和反襯。我想這樣的隨文作文就與語文教學的目標相去甚遠了。
(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系
學生適合寫什么樣的作文?學生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隨文作文?班級中的學生會將隨文作文大體寫成什么樣?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和另一位老師一起上《呼蘭河傳》的時候,她教的是九年級,而我是七年級。我們都有隨文作文的設計。她設計的是讓學生在蕭紅的墓前演講,我設計的是“蕭紅,我想對你說……”。她的設計要求是演講,篇幅要求大,語言的要求也比較高,這是符合九年級學情的。我的隨文作文設計只要對蕭紅說出你想說的就可以了,要求比較寬泛,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比較成功。
二、隨文作文的類型
(一)訓練寫作技巧的類型
這類的隨文作文就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寫作而設計的,常常是因為在閱讀教學中有一類寫作手法或者是修辭手法值得讓學生學習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而進行的當堂的作文訓練。
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我在具體的設計中是這樣的:你認為作者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可取之處?請運用學到的寫作手法,寫200字左右的小片段,進行景色描寫,《校園一角》。(學生交流,互評。)
我在進行隨文作文之前會把這篇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巧進行總結,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文的訓練。無論是“微微露出點粉色”還是“帶水紋的花衣”或是“空靈的藍水晶”都是很有示范作用的比喻、擬人的文字。學生沉浸在充滿了美的濟南里,自然也就會用這樣的語句去表達自己想要描繪的景致了。畫面的美通過學生的筆傳達了出來,這樣的隨文作文才是自然流露,沒有任何牽強。訓練寫作的技巧一定要有的放矢,教一篇文章突出一個寫作的技巧。在這一點上,隨文有著其他作文形式所沒有的優勢。
(二)訓練聯想能力的類型
這類的隨文作文并不多么在意學生的寫作語言,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常見的設計方式是讓學生試著改寫,續寫故事的情節。我在《七顆鉆石》的教學中就運用了這樣的訓練聯想能力的隨文作文的類型。我挑出了可以改寫的情節,讓學生挑選其中的一個來寫。
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就形成了語文隨文作文的一種類型——訓練聯想能力型隨文作文。因為《七顆鉆石》中沒有華美的語言,主題也簡潔,教學的重點在于作者奇幻的想象力,在這樣的一篇課文中設置寫一段想象作文是符合其學習目標的,這樣的隨文作文才有價值。
(三)抒發情感的類型
有一種類型的隨文作文,教師常常會將它放在課的結束時來使用,它對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我們的語文學習沒有像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那么可以測量,所以我們常常會通過學生在這種類型的隨文作文中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的情感程度來判斷。“我以我口說我心”,孩子們都會在這樣的隨文作文中袒露自己的心,那么語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得到了很好的反饋了。
我在教《獎》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深切體會到了隨文作文的力量。《獎》講述了一個父親狂熱地關注殘疾女兒得獎的故事,父親對女兒有愛,父親期望女兒能有人生的目標,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應該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在這位父親的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父親的影子。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你以父親的口吻用詩話的語言對女兒說一句話。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動,來檢測他們到底對這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程度。這篇文章留給學生的將不是一瞬間的感動。通過他們的筆所寫出來的文字會比我們直接說給他們聽更有力量,更加難忘。
總之,隨文作文在語文的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隨文作文是我們教師窺探學生心靈的一扇窗戶,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生筆尖涓涓流動的是學生的感動,也便于情感價值觀的學習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馬秀華.讀是基礎寫是延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
[2]朱貴玉.巧妙設計隨文練筆提高學生作文能力[J].教師,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