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保華
摘 要:物理是初中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的理科課程,邏輯性較強的抽象知識傳授使得部分學生跟不上物理思維,加上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枯燥,導致物理學習效率不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引導培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立足新課改理念,以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為教學目標,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探究如何使物理課堂更加高效,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得以培養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樣化教學;方法應用
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對物理概念理解和公式計算等方面的知識傳授,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成為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多元化情境、運用多媒體輔助、開展實驗探究教學、強化層次性習題練習等多個方面創新教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提升綜合能力。
一、創設多元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僅靠教師單調的說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難免低下,加上物理知識本就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物理的興趣,真正理解物理研究的魅力和神奇,將他們的內在求知欲激活后,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比如,在教學“壓強”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通過舉例生活中釘釘子的事例,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往木板上釘釘子時,尾端朝木板處很難釘進去,尖端朝木板處卻很容易釘進去了?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施加了壓力,為什么效果卻如此迥異?讓學生在矛盾焦點處思考問題,最后引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這一終極物理問題,同時這也能夠成為“壓強”概念的引子。
二、基于多媒體輔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可以實現高效教學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將呆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還能將抽象晦澀的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有效地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比如,在教學“摩擦力”相關的知識點時,在充分把握相關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向學生演示,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形式,如通過動態展示一個人推箱子,由于摩擦力大于這個人的推力導致箱子無法移動,如果再來一個人,兩個人一起施加一定的力,這時候摩擦力和推力大小相等,箱子就被推動了。在這個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摩擦力指阻力,也可以將推力和摩擦力的關系清晰明了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深入掌握理解。通過多媒體輔助幫助學生增強對知識概念的相關體驗理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三、重視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物理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實驗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難點。作為物理學科的精髓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實驗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有效的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感悟科學精神。
首先,教師可以選取生活化的實驗器材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比如在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蠟燭、塑料杯子、吸管、硬幣等材料,在探究“熔化和凝固”實驗現象時,教師可以用蠟燭做直觀實驗,還讓學生課下自主動手操作。其次,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還要注重問題的引導,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變阻器”的相關認識實驗中,教師可以創設實驗情境,臺燈在接通電路后調節旋鈕時亮度會隨之發生變化,這是為什么?出示電路圖,讓學生結合實驗現象,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如燈泡亮度發生變化后電流數有何特點?什么因素導致回路電流發生變化等。在層層提問中滲透物理思維。
四、強化層次性習題練習,提升學生運用能力
顧名思義,習題課是講解習題的課程。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習題訓練是提升學生物理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途徑。物理教學中,由于學生接受知識的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要注重切合學生實際,在層次性作業完成過程中提升物理應用能力。
比如,有的學生壓強相關的知識掌握較好,電學方面卻比較薄弱,有的學生則恰恰相反,還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但做題時基礎細節題卻常常做錯。針對不同的情況,教師在認真分析學生特點后可以將題目難度從易到難布置,不同基礎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完成作業提升自己,也可以將易錯題整理出來做出標注穿插在作業中,讓學生在有意注意中改正粗心大意的習慣,有效將知識內化。
綜上所述,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探究物理教學有效性是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立足教情、分析學情,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推動課堂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濤.淺談初中物理課堂多樣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55-156.
[2]華旗.初中物理課堂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探索[J].學周刊,2016(3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