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旭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其中,傳統文化習承能力作為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需在各個學科中予以滲透,引導學生樹立傳統文化的學習、保護、傳承意識,在習承傳統文化過程中助力學生鍛造優秀品格。通過探究“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以期在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傳統文化修養。
關鍵詞:“古詩新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意義
“古詩新唱”主要是指教師教授學生韻律,并引導學生將古詩詞套入韻律中進行“吟唱”,基于古詩詞本身具有韻腳,其以吟唱形式體現出來。然而,有些小學音樂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為深遠,加之當前與之相關的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未能形成極具導向性的“古詩新唱”教學實踐體系,影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綜合成效。基于此,為提高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綜合質量,探析“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一、賦予小學音樂教學文化底蘊
自“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推行以來,教師逐漸明晰“德育”“智育”融合的必要性,只有在教學進程中滲透德育內容,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助力學生端正學習與生活實踐態度,能有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凸顯“立德樹人”教育實踐的積極意義,其中傳統文化作為“德育”的重要載體,已然成為教師落實思想文化教育目標的教學素材來源。古詩詞作為激蕩在傳統文化之河中的璀璨明珠,蘊含傳統文化精髓,將其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以“古詩新唱”形式展示出來,具有賦予小學音樂教學文化底蘊的積極意義,使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得以升華,助力學生掌握更多德育知識,達到提高音樂教學綜合質量的目的。
二、豐富小學音樂教學模式
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進程中,鮮少有教師運用古詩詞擴展音樂教學途徑或豐富教學模式,通常采用灌輸式、說教式、填鴨式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學習樂理及演唱方法,這些教學模式雖能幫助教師有效落實音樂教學目標,助力教師在固有教學時間內講述更多音樂知識,但卻無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過程中,打擊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影響音樂教學成效。采用“古詩新唱”教學模式,將古詩詞與音樂知識融合在一起,具有豐富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進程中,使師生得以攜手創設優質音樂講堂。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一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并被學生學習到的情感、觀念、思想意識、態度、技術、知識等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掌握終身受用的知識及技能,凸顯課堂教學實踐價值。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古詩新唱”育人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詩文鑒賞能力,提升學生音樂藝術修養,在豐富多變的“古詩新唱”教學模式加持下,學生還能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基于此,為充分發揮“古詩新唱”音樂教學實踐能效,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掌握核心素養內涵。當前核心素養除普遍意義上的教育內容外,還與學科相互關聯,“古詩新唱”模式下的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既囊括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演唱能力、識讀樂譜能力、音樂文化理解能力等,又囊括古詩文賞析與理解能力等,為此教師需充分掌握“古詩新唱”涉及的核心素養,將其滲透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二是調整教學評價體系。為充分發揮小學音樂“古詩新唱”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能效,學校需積極調整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情況納入音樂教學考評體系中,引導學生重視、應用、發展“古詩新唱”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評價明晰該教學模式自身應用優勢與劣勢,助力音樂教師調整該教學模式,確保其契合新時代音樂教學新需求,同時幫助教師積累“古詩新唱”教學經驗,提高古詩新唱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該教學模式加持下音樂教學的意義。三是做好教學研究工作。教師需做好教學研究工作,立足“古詩新唱”教學實況,反觀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質量,探析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阻力,以此為由整合“古詩新唱”教育資源,創新“古詩新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能效,凸顯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綜上所述,“古詩新唱”作為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具有賦予小學音樂教學文化底蘊、豐富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積極意義,為此教師需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總結教學實踐經驗,使“古詩新唱”教學模式更加科學、可行,在落實音樂教學目標的同時,增強學生古詩文學習興趣,繼而大力推動小學音樂教育事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鞏敏.淺談“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J].時代教育,2015(16):255.
[2]任楚瑤.語言藝術與音樂的綜合在小學中低年級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新鄉紅旗區實驗小學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