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對初中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初中語文教學時老師要轉變教學思路,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同時對學生在今后道路上的發展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為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究,為持續推進初中語文教學做一些嘗試。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發展的需求,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在發展過程中提升學生自身對相關事物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提升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識度,對于促進學生“德、美”教育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語文知識期間,為了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做好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
一、指導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初中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知識的教學,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對漢語言文字進行合理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持續提升[1]。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期間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良好的培養,就需要指導學生培養好自身的創新能力,并且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文章期間,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這一教學重點,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可以選擇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充分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指導來塑造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將文章中的人物靈活呈現。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和表現力,進而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良好的培養。
二、指導學生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一般情況下,教材的編寫者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所了解,都會將一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文章收錄到教學教材之中。這些教學內容作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充分展現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一些精神感悟[2]。因此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培養好自身的核心素養,就需要指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生活經驗。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去查找有關中國石拱橋的資料。不僅可以包括圖片資料,同時還可以去尋找視頻資料,或者指導學生去親身感受下石拱橋,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對石拱橋的樣式、形狀以及制造方式等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出經驗,并且將相應的經驗與課文中的情感相結合。雖然這是一篇議論文,但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中國石橋的特點,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品格
語文核心素養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品質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通過指導學生培養好自身的人格品質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人格品質作為初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更多人的歡迎,能夠為當今社會所容納[3]。因此要想幫助學生培養好自身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要想做好這方面的教學工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在與他人溝通時要做到落落大方、語言得體、真心誠實,在溝通的過程中真實表達自我情感同時又能夠尊重他人。比如在對與人物描寫的作文進行指導時,為了對學生的人格品質進行良好的培養,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進行自身情感的真實表達,并且老師要以身作則,躬親言教。只有這樣才會逐漸促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誠實守信、愛惜自己,才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素養。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學生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中外優秀文化精髓,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文學的熱愛,使得語文成績逐漸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優良的道德品質以及高度的文化認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指導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培養好自身的人格品質,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湯金平.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0(35):70.
[2]嵇康.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農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外語文(上),2017,4(1):151.
[3]龍浩宇.初中語文教學中增強核心素養的嘗試[J].智能城市,2016,1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