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廣釗
摘 要:對初中教育來說,其本身的定位決定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全面強化學生的素質能力,尤其是核心素養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的可持續成長。物理作為一門非常鍛煉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的學科,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其與生活有很密切的聯系。為提高該學科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學生心理,了解學生的成長需求,引進先進的教育觀和教育手段,用最具代表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合理運用實踐教學,發揮理實結合教育意義。只有在教學的方向確定與契合了學生的成長需求才能夠最大化地提高物理教育效益。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是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又稱基礎教育階段。該時期教育工作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也就是說初中教育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物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存在密切聯系的基礎教育學科,教師必須要重視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意義,不斷研究和整改教學方式,突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價值,以便充分發揮物理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與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問題排除能力。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為提高教育有效性,我國近些年大刀闊斧做出了許多的教育改革,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先進的教育理念必不可少[1]。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物理教育。將以生為本作為教學的基礎,將教學的過程看作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自己是物理課堂的主人。這樣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地參與物理課程學習,以端正的學習心態處理學習中的問題與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要合理設計課堂問題,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機會表現自己。教師要善用表揚性、鼓勵性語言肯定學生,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熱情,營造快樂的學習課堂,加深學生學習有效性的體驗。
二、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的內涵和本質是統一的,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目前常用的物理教學方法首先是分層教學,即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和潛力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堂問題與學習目標,以便充分開發學生潛能,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因材施教的體現。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獲取成功的喜悅[2]。該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是提高教學有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其次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包括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種方式[3]。該方法要求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發掘知識的背景含義,能夠實現學習印象的加深。學生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多種學習思維。事實證明該方法是一種十分高效的學習方式。最后是情景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為教師通過合理設計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處于真實的環境當中,直觀、形象地了解物理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精神。
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物理作為一門檢驗自然、檢驗物理現象本質的學科需要利用大量實驗來支撐本身的學科體系。事實證明,實驗教學是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生很享受在動手、動腦操作過程中那種以自己的手、眼睛發現事物本質現象的感覺。初中物理教師有必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充分利用這一特征,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思維。也就是說,教師應將演示性實驗以探究式實驗方式開展。如學習“光的折射”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可能需要用到的”工具,隨后告訴學生光的折射原理。在結束原理教學和實驗注意事項以后,由學生自行決定實驗工具的選擇。因該實驗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學生選擇了不同的實驗器具。學生在該實驗中增強了課堂學習參與意識,同時也實現了發展創新思維的目的。
四、加強理論實踐教育結合,突出探索意識培養
物理理論是科學家在實踐中得出的,物理理論同樣也可以作用于實踐的指導和檢驗。因此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生活與理論的聯系。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樣,過度追求理論教育,忽視提升學生綜合能力[3]。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兼顧學生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問題發現、問題檢驗、問題探索能力。
五、重視實驗教學作用,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對初中物理教育來說,實驗操作是必須要重視的項目,實踐技巧是學以致用能力的體現。實驗能力的培養需要站在學校、教師、學生三個角度出發,予以實驗教育更多重視,提供更多實驗條件、機會、資源給學生,確保學生在趣味化實驗中形成濃厚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在深化與鞏固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的學習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很大的意義。物理作為一門注重實踐、注重探索的學科,教師有必要將實踐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突出實踐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素質。教師應當以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為前提,輔以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物理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和物理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董文濤.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才智,2016(13):6.
[2]高洪峰.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華夏教師,2016(3):49.
[3]王亭.新時期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A].新教育時代[C],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