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玲
摘 要: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對現階段的教學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語文教學方案的設計,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而深入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受到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仍然利用教學經驗和傳統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這樣枯燥而單一的語文課堂激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地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來進行教學的有效整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深入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語文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一、通過增加內容激發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對語文學習并不感興趣,這不僅是因為課堂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墨守成規,還因為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較弱,很難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語文知識。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并在其中增加一些互聯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教學元素,全面地為學生構建集多樣化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小學語文課堂。
例如,在進行“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植物的種子傳播方法,如,紅皮柳的柳絮、蓮花的蓮蓬,以及櫻桃、鳳仙花、松子等的種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這些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在激發學生興趣之后,教師再進一步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文章中的植物靠什么方式旅行?”“不同的種子有什么特點?”“植物媽媽有什么辦法?”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用喜歡的方式標注文章當中的植物名稱、種子特征、傳播方式。然后,教師再深入地對不同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和理解,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通過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沿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相關的語文知識點。這種具有局限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很容易禁錮學生的語文思維。因此,教師需要保留原有教學過程當中優秀的教學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生動有趣的圖片視頻聲音,為學生構建集生動、娛樂、生活為一體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語文知識的系統學習。
例如,在進行“曹沖稱象”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記錄大象的視頻,或者曹沖稱象的動畫短片,引導學生詳細地對視頻進行觀察,并利用自己的話總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在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之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邊想象邊對課文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從起因、經過、結果等不同方面來分析課文。也可以讓學生對文中提出的稱象的方法進行分析,并將其和曹沖稱象的方法進行對比。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曹沖這個人物形象,同時也能夠利用該事件來促使學生養成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觀察多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前,并沒有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語文學習,本身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這無疑極大程度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難度?;诖耍處熆梢愿鶕W生的興趣特點、年齡特征、學習能力、語文成績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將層次相近或者相同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和探究。
例如,在進行“比尾巴”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小組學生在課前利用各種渠道和方式收集不同動物的尾巴,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在全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進一步進行閱讀,并通過討論總結的方式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組織“森林動物比尾巴”的比賽,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進行扮演,如小貓、獅子、梅花鹿、鯉魚、小馬等,利用簡單的話來描述尾巴的特征,再和其他同學扮演的動物從長短、形狀、顏色等方面比尾巴。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當中更好地掌握課文的重難點。
想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就必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前提下,不斷發掘一些具有煽動性和趣味性的教學資源,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然后,再利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語文問題的思考和探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上),2018(3):172.
[2]劉淑芳.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8(8):58-59.
[3]吳大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