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全
摘 要: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類自始至終都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促進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因此,要想提升學習能力,就應該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具備問題意識是這一切進行的關鍵前提。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語文是各個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善問、會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意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非常關鍵,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發展都至關重要。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正在形成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善問、會問,為學生將來更好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巧妙運用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此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進而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培養。
一、以課文題目為契機,讓學生敢問
學習一篇課文最先看到的就是課文題目,題目就如同一個人的眼睛一樣,是走進心靈的窗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題目進行設問,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有進一步的理解,這樣學生通過課文題目就能夠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新知,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課堂聽講中。
例如,在講《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通過課文題目你能想到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嗎?毀滅意味著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理解課文題目,進一步認識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課文題目為契機,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由淺及深地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問題任務。教師可先后提出“圓明園是怎么毀滅的?圓明園毀滅是一派怎樣的景象?”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就能夠更有效地學習課文,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更好地實現與課本的心靈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課文內容為契機,讓學生善問
隨著小學生不斷的學習與成長,他們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并且有了敢于提問的勇氣。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該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環境,并適時地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而對于一些想問但不知該如何問的學生,教師可讓學生在對題目分析的基礎上,讀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通過提問讓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時,課文主要講的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及所感,并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為此,教師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并深深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導學生對自己好奇或者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然后學生就開始討論文章的內容,有的學生說:“你知道他在草原看到了什么嗎?”還有的學生說:“你知道作者看到草原的美麗風光之后有哪些感受嗎?”老師聽到學生以這樣提問的方式進行交流探討,甚是開心,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三、以課后習題為契機,讓學生會問
課后習題是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考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重要方式,并且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通過課后習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借助課后習題進行提問,讓學生理解提問的含義,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明確課文的主要內容。
例如,在講《安塞腰鼓》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通過課文習題發散思維進行思考,使學生在圍繞課后習題思考的過程中,對課文主要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文中哪些段落中有排比句,運用排比手法有什么作用?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帶入文章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管用何種方法展開教學,都必須符合以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根本目的的教學理念。教師認識到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問、會問、善問,并及時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放進自己的教學思路中,使學生大膽提出大量問題,促進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交流與互動,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精神,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9.
[2]鄭玉青.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才智,2015(3):57.
[3]史慧榮.學患無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