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遙
摘 要:失業檔案是各地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在工作中接收或產生的重要材料的集合體。新形勢下,革新失業檔案管理內容和結構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如今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失業檔案管理也需順應信息化發展,逐步朝系統平臺搭建、檔案數據挖掘方向發展,并將成果作用于實際工作中。本文通過分析現行就業服務發展趨勢、結合失業檔案利用現狀,從三方面對失業檔案深化利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失業檔案;就業服務;深化與利用
1 就業服務發展趨勢
就業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事關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幸福感和滿足感。作為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的失業人員更是引起各地重視,為此,各地相關部門(以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為主)應當切實為失業人員提供涵蓋落實失業登記、舉辦就業培訓、提供就業資訊、推薦就業崗位等多方面的服務。隨著就業服務工作的深入推進,各地相關部門(以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為主)日漸成為管理失業人員的重要渠道和工作基地,并在其中接收、產生了大量失業檔案材料。從宏觀上來看,相關單位革新失業檔案管理內容,創新失業檔案管理模式,事關中國夢的實現;從微觀上來看,相關單位革新失業檔案管理內容,創新失業檔案管理模式,則關乎失業者基本權益。
數字信息化時代,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為失業檔案管理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信息系統、打造管理平臺、挖掘數據價值、體現資源優勢、作用實踐等成為數字信息化時代的重要體現。各地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如何從已有的失業檔案出發,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融入到失業檔案管理各個環節,增強就業服務水平、規避失業風險,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失業檔案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的滿意度,是相關單位工作人員重點思考的課題。
2 失業檔案利用現狀
在目前情況下,大部分單位對于檔案資源的利用仍停留在其“信息價值”的使用上,即通過查閱檔案滿足人們查詢某一信息需求而實現的價值,包括憑證價值、參考價值,查詢價值等(曹筠慧、管先海、孫洋洋,2017)。筆者此前曾因項目契機,為某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提供檔案管理服務,發現其日常工作中所產生的各項業務材料、所接收的失業人員檔案等檔案材料處于“只保管,未利用”的靜止狀態。截至目前該單位只進行了檔案整理與數字化等基礎加工工作,暫未挖掘、盤活蘊含其中的“動態價值”。實質上,單純對質檔案材料進行線下整理與線上數字化,并不符合數字化檔案建設的內涵,難以充分體現檔案管理價值,無法深入挖掘潛藏在檔案中的信息資源,也不利于檔案服務機制創新。(王協舟、王露露,2016)。
所以筆者建議該單位下一步工作計劃是順應信息化趨勢,探索開發及深化利用失業檔案的途徑。
3 失業檔案深化與利用途徑
在全國多個地區,已經有組織機構通過利用失業檔案來提升城市就業質量,為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智慧支撐與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參考他地的做法并結合中心實際狀況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構建多元數據庫等方式,實現“用起來”與“推出去”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失業檔案的管理與利用。具體而言,從以下三個層面開展工作。
3.1 構建多元數據庫
數據庫作為基礎信息庫,充當的是信息儲存的中間媒體。對于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而言,其構建的失業檔案庫時,需根據中心的不同目的與需求,對現有產生、接收的失業檔案進行信息采集后形成集成體系。
例如,為了提升就業培訓質量,可以創建失業人員基礎信息數據庫(來源從失業人員人事檔案中,采集錄入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原工作單位情況、就業意向、技能水平等)及打造失業人員培訓數據庫(匯總失業人員所參加的培訓內容、培訓次數、培訓時長、培訓效果等)。
又如,為了提升就業匹配率,推薦就業崗位,可搭建企業數據庫,包括獲取企業空缺崗位、崗位所需技能、職責內容等。
3.2 實現“用起來”
在構建了多元數據庫后,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需從單位角度出發,最大化地運用已采集的檔案資源,助力單位實務工作。
一方面,結合中心實際業務—就業培訓領域,中心已建立社區資助檔案,如就業服務補貼資料、崗位補貼簽收表資料、資助資料臺賬等,如何能夠令這些費用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實現,中心可通過從已構建的多元數據庫中,通過科學化的技術與手段將失業人群與培訓項目進行智能匹配,將培訓費用花在“刀刃上”,做到關注以個人—工作匹配度作為失業者再就業質量的成效指標,促使失業人員重返就業領域,提升失業人員自身的附屬價值,同時實現“高質高量”地就業(林珅,2018)。
3.3 實現“推出去”
現階段,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實行“推出去”戰略時,主要是通過線下設立大型背景板、告示板,線上網站招聘等方式顯示相關信息。該種模式缺乏用戶互動性、崗位針對性與就業質量有效性。
為此,本文認為,中心可以借鑒他地的成熟方法,并參考2017年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意見的通知》的要求,效仿打造 “智慧就業信息化”平臺。一是對求職者而言,通過“智慧就業信息化”平臺將市、區、鎮街的崗位進行共享,通過移動端、自助終端等將匹配的崗位“自動推送”到求職者面前。二是針對企業方而言,當有多名候選人申請崗位時,“智慧就業信息化”平臺會根據崗位要求比對候選人情況,對候選人進行匹配度排名,為企業方提供高效精準的決策參考。通過“雙軌制”發展,真正實現將失業人員高質高效地“推出去”。
4 失業檔案數據利用意義
4.1 轉變管理理念與方式
對失業檔案數據進行利用,有利于轉變現行單位對于失業檔案的檔案管理理念與檔案管理方式,在使用檔案材料“信息價值”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盤活檔案背后潛藏的“數據價值”。除此之外,通過對檔案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可以更好地將處理后的新知識、新內容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4.2 助力于實務工作
一方面,對內通過利用潛在失業檔案數據,搭建多元數據庫,一定程度上能節省單位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成效,實現費用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對外通過打造“智慧就業信息化平臺”等,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質量,適應現代就業環境以及失業人員的需要,增強失業人員對單位服務工作的認同感和滿意感。
4.3 助力政府決策
一方面,對失業檔案數據進行利用,符合信息化時代發展要求,能夠為政府相關部門實現精細化與科學化管理提供強有力幫助。另一方面,對失業檔案數據進行利用,可以為日后各項宏觀就業政策的優化與完善、實施精準就業服務提供信息支持。
參考文獻
[1]曹筠慧,管先海,孫洋洋.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檔案價值及其開發利用探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7,206-207.
[2]王協舟,王露露.“互聯網+”時代對檔案工作的挑戰[J].檔案學研究,2016,66-69.
[3]林珅.“失業青年的求職動機與再就業中介機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檢驗[J].青年成長與發展研究,2018,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