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翔 謝亮
摘 要: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下一盤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組織是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主體之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來我國社會組織在實際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既面臨著角色不清、權利義務不明的法律困境,也面臨著缺乏專業人才、激勵力度不夠和監管評估不足的現實問題。本文基于對綿陽市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成功經驗的分析,提出相應措施來促進社會組織更好的發揮在建設美麗和諧宜居鄉村中的作用與價值。
關鍵詞:社會組織;鄉村振興;困境;提升路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1],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付出;現階段鄉村振興主要由政府主導實施,政府承擔的職能過多,而公眾參與度不高。當前,一種觀點認為國家與社會是一個二元對立結構,社會組織是聯系國家與社會實現基層治理的紐帶,社會組織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另一種觀點從多元社會治理出發,認為基層治理是一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聯動機制,要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2]本文綜合以上兩種觀點并立足實踐分析,提出,一方面要加大對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動員與支持,另一方面社會組織也要創新工作形式與方法,提高服務水平。
1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
1.1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面臨的法律困境
社會組織參與實施鄉村振興這一戰略,既是社會的現實要求,也應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社會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主體參與鄉村振興,即是其應有的權利,也是其應履行的法律義務。[3]當前,我國并沒有出臺促進社會組織廣泛參與鄉村振興的法律,沒有對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角色與地位、權利與義務作出明確的規定,導致其在實踐中站不穩腳,找不到座,只能被動地接受政府下達的行政命令,對文件依附性強,主動性和創新性不足。
1.2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
1)缺乏專業性人才。鄉村振興一場復雜的持久戰,它需要擁有扎根基層的信仰、較高文化水平和扎實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為支撐。一是由于社會組織的公益性和無償性,資金與待遇問題往往導致其很難擁有持久性和專業化的鄉村工作人才,且大部分成員身兼數職,退休者居多,難以真正發揮人才效應。二是絕大多數社會組織駐扎城市,沒有深入農村了解基層,缺乏開展農村工作地經驗。
2)激勵力度不強。一是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對社會組織的宣傳動員不足,社會組織的積性極沒有得到充分調動。二是政府在資金與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夠,對于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資金難籌的問題,沒有相應的專項資金,這極大地限制了社會組織深入基層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另外,對于具有營利性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如承接鄉村振興的公共服務,政府也沒有足夠誠意拿出政策優惠,導致很多營利性組織參與度不高。[4]
3)監管評估不足。一是監管部門對社會組織開展鄉村服務工作情況了解不夠,監管不到位,只重登記流于形式。[5]有些組織內部結構和章程制度不健全,相關監管部門對其執行能力、資金安排、運行效率方面都缺乏督促,導致組織的活動難以開展或成效不佳。二是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評估體系不健全,從評分定級,獎優懲劣方面都缺乏對社會組織的評估與考量。
2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提升路徑探究
2.1 完善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法律制度
為了進一步規范地促進社會組織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應該加快出臺《社會組織法》,以明確其在參與公眾事務中的定位與角色,權利與義務。各地要出臺相關條例,諸如《社會組織管理與活動條例》,以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綿陽市在編制的《綿陽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就明確要求綿陽市社科聯帶頭制定本市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工作目標,如要求綿陽市創業促進會結合自身創業資源發揮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的作用,要求綿陽市扶貧工作促進會選派大學生參加基層實習,提供志愿者服務,以夯實鄉村組織基礎。
2.2 精準定位找準優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角色與地位清晰后,就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過去對行政命令執行性特征,深入農村做調研,為基層服務,為因地治村建言獻策。[6]同時要因地制宜,結合每村實際開展工作。綿陽市創業促進會定位鄉村智力和人才振興,充分利用SYE創業補貼和無息貸款平臺資源,帶動農村青年創業與就業,年扶持項目超50項,存活率高達97%;同時深挖平武縣旅游資源,打造山間民宿,曠野茶園。
2.3 加大對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激勵力度
一是要形成一套完備的人才引進體制。社會組織要想吸引優秀的鄉村振興人才加入,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要落實好高素質人才的戶籍、津貼、社會保障政策,要在隨遷子女的教育和配偶的工作方面提高政策和資金支持。二是對于營利性組織參加鄉村振興,在購買公共服務方面,政府也要在稅收、審批、招標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綿陽市在落實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項目中,細化各項政策,對振興鄉村教育的支教團和振興鄉村組織的大學生村官在待遇津貼、住宿保障、考試錄取和各項生活服務上都提供大力支持,積極吸引優質人才建設美麗和諧宜居鄉村。
2.4 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監管與評估體系
有效的監督與評估是工作成果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監督體系,監管部門首先要對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項活動制定考核標準,定期開展檢查和評級,并公示與反饋檢查結果;二是要建立健全評估體制,對成效明顯,進步顯著的社會組織評優獎勵,對效果不佳,存在問題的給予批評問責。這樣才能督促社會組織真正為基層做事,為鄉村振興納力。綿陽市社科聯對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實施公益星級評定制度,星數直接向社會公布,對五星公益的社會組織進行肯定與獎勵。
2.5 創新工作形式與方法,提升籌資能力和服務水平
充足的資金和高效的方法是社會組織有效參與實施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一是社會組織要拓寬籌資渠道,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二是創新自身工作方法和活動形式,提升服務基層的水平,積極塑造“為鄉村振興服務”的內部組織文化。綿陽市創業促進會充分利用創業導師捐助平臺籌措鄉村創業青年扶持基金,成立綿陽市逐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業務主動創造效益;綿陽市扶貧組織促進會借助綿陽市大學生高校聯盟平臺,匯聚大學生創業者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志愿者服務;綿陽市婚姻家庭促進會通過夏令營方式深入農村,普及家庭教育觀念,關愛留守兒童,促進農村家庭和諧幸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2]徐頑強,于周旭,徐新盛.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價值、困境及對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1):51-57.
[3]成克惠.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精準扶貧的法律依據與治理研究[J].農業經濟,2019(01):75-77.
[4]張繼濤.非營利組織與新農村文化建設:對英山經驗的審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5]王帆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現實困境與優化策略[J].湖北社會科學,2018(05):38-45.
[6]王詩宗,宋程成.獨立抑或自主:中國社會組織特征問題重思[J].中國社會科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