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松云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應用的教學方法是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案例對法律和道德思想觀念等知識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途徑,希望可以給相關老師提供一些教學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如今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有海量的各種信息資源,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這樣也表現出質量高低不等、良莠不齊的特點,對初中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老師在進程具體的教學中,要應用現代的網絡技術搜尋和穿插一些具有時代特點和生動的案例,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進行有效補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有效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更要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學的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而應用案例教學法能把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科學合理地選擇案例,在案例當中融合理論知識,讓學生在案例的學習中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能力,并且案例教學法可以讓抽象的理論直觀化,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有重要作用。首先,網絡環境使案例更直觀。這樣就可以積極調動課堂氣氛,引領學生參加課堂教學,積極分析研究。其次,案例的社會化和生活化特點很強,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作用。案例來源于生活,會增加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一些零碎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融合到一個案例當中,如此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最后,進行案例的分析和討論,體現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途徑
1.設計案例要求生活化
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應用網絡技術收集相應的事件或情境等有關案例,對大量案例分析和對比,選取趣味性、正能量強的生活化片段展開教學設計。例如,在學習《我能行!》時,老師分析了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了學生小王的高中生活和大學生活的案例,讓學生體會自信、自負和自卑[2]。第一個畫面,高中時期學習非常好,高考獲得了702分,他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很優秀;第二個畫面,到了大學他名列前茅,他很有優越感,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開始瞧不起別人;第三個畫面,競選學生會主席失敗,組織新年聯合會頻頻出錯,他感覺自己什么都不行。對于小王的情緒和表現,你有什么感受?能幫助他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和討論小王的行為,是因為過于自信,變成了自負,最后感到了自卑,這是他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原因。學生懂得了要自信,并要不斷提高自己,不能因為某些失敗就自卑,要正視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缺點。
2.以科學化的形式呈現案例
現在是信息技術時代,老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把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居身其中的體會,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例如,學習《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時,教學時應用多媒體展示案例,學生張麗,每天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家里的事情不聞不問,一天保姆請假,媽媽讓張麗整理自己的房間,她卻說“等保姆來了再收拾吧,我不會。”畫面播放到此,老師按了暫停鍵,讓學生對張麗的回答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到自己的房間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事情,自立要從自己的小事做起。接著,畫面播放到大學,張麗不會洗衣服,各種自己的事情都笨手笨腳。學生對這個行為進行思考,體會到平時不鍛煉、不自立,對自己今后的生活很不利。
3.以學生為主體討論案例
新時代的教育思想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老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學習《感悟青春》時,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針對相同的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小組長要整理和記錄小組成員的各種觀點和疑問,形成小組的總結在班級分享。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有效調動其思維和思考,促進其全面進步。
4.老師及時評價和反饋案例
老師應用案例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學習以不同角度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能夠解決生活當中的類似問題。老師在教學結束后要進行準確、及時、有效的評價,讓學生能夠理清學習方向和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老師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法,并且要和現代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提高老師的自身素養,進行不斷開拓和創新,及時優化課堂教學,讓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都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蓉.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7(2):86.
[2]陸海暉.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情感讀本,2017(23):3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