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依附互聯網都有了新的機遇,可供選擇的機會增多,促進了各個領域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先進,與新時代發展緊密相連。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高等教育創新的步伐,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路徑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教育;創新
互聯網大時代已經來臨,通信、教育、醫療、建筑、汽車等所有行業都依靠互聯網而有了更多發展空間。網絡平臺的搭建讓信息處理更加便捷,消息傳播更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為給國家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高等教育學府,更應該實時創新管理模式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瞬息萬變。
1 互聯網對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
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不僅是給高校帶來更多先進的教學資源,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影響,讓高校的發展能順應時代變化,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1.1 教學方式的變革
以往的高校教學方式比較拘束,課堂上以教師為主,教師幾乎滿堂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沒有思考和互動的時間,主要和學校過分看重學生文化課成績有關,忽視了學生創新思考的培養。學生學習很被動,只掌握理論知識,沒有實踐,不能學以致用。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變革,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十分看重學生的聽課感想,給學生很多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以及真實的實踐經體驗。因為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社會提供的實踐機會能夠快速被學校知道,可以給高校提供很多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另外,互聯網也連接了全世界的高校教育活動,學校有機會加強與世界名校的合作,為學生提供與其他國家高校學生交流學習的機會。學生自己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上面有很多好的學習資源,高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充實自己。
1.2 科研創新發展,成果高效利用
在以往的高校學科劃分體系中,高校管理者將各類學科劃分明確,設置不同的院系。學科之間互不聯系,互不干擾,在需要進行科研創新發展時,就會出現學科之間因為交流少而合作不高效的現象,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互聯網背景下,各個學科之間可以通過網絡聯系緊密,消息共享,對研究內容共同探討,也可以合作交流進行創新項目科研。以往高校的科研成果要想服務社會需要經過很多流程,一般是通過校企合作將技術轉化。但是因為信息技術不夠發達,經常出現科研成果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現象,利用價值很低,也浪費了高校資源。現在,通過互聯網高校可與企業直接聯系,了解社會需求,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經過互聯網轉化,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
1.3 規范學生日常管理
眾所周知,高校的學生數量很多,學生的日常管理也是高校管理者必須重視的一項。過去,學生的個人信息、上課、入寢、放假等日常事務需要大量時間來統計。現在就可以通過移動網絡進行管理,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信息檔案,考試成績、優異表現、違紀掛科等信息都可以歸納整理。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過去晚上查寢耗時很長,還經常有包庇現象。現在只需在手機上進行查寢就可,學生通過統一的管理平臺報到,輔導員就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既高效又情況真實。
2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校的教育成果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問題,不能適應時代的改變,管理模式相對落后,導致高校發展緩慢和創新不足。
一是對互聯網重視不夠,盡管是在互聯網時代,仍然有很多高校忽略互聯網在管理模式中起到的推進作用。對互聯網的運用是停留在初級管理階段,沒有深層次的去挖掘互聯網可以在教學方式、科研創新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因而導致互聯網在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二是對互聯網技術運用不到位,如今互聯網已經融入幾乎所有行業,但是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水平參差不齊。在很多高校,對互聯網的運用只是在部分方面,沒有全面的讓互聯網服務于學校。究其原因,還是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存在水平差異,有些職工對高效使用互聯網進行工作還不習慣,比如會計部門在預算管理中還沿用傳統方法,工作效率不高,預算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高校對職工缺乏相關互聯網技術培訓,在招聘職工時也沒有將熟悉使用信息化技術作為考核標準。另外,部分高校對互聯網運用需要用到的設施沒有采購齊全,有些技術需要專業軟件才能使用。
3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
3.1 加強對互聯網的重視,建設先進管理模式
在這個信息技術時代,互聯網深深影響著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是互聯網推動高校從傳統管理模式向先進管理模式轉變,所以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視互聯網的發展,把互聯網技術最大可能的運用到教育管理當中。互聯網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學生了解很多教材之外的內容,讓他們保持探求真理的好奇心,增強自主探究能力。互聯網可以為教師備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在網上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有高效課堂。互聯網對高校的管理也起著積極作用,高校的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創新,管理者可以借鑒其他學校先進的管理模式,結合本校情況,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比如,對教職工的績效考核管理,對學生的獎懲管理等。管理方式既要科學規范又要人性化,互聯網可以給管理者提供多種案例以供參考。
3.2 全面引進互聯網技術,完善當下管理模式
互聯網給各行各業管理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所以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想創新就必須全面推進互聯網的建設。借助互聯網,高校可以搭建自己的管理平臺,對學校各個部門都可以規范化管理。比如對學校的財政部門就需要嚴格管理,互聯網技術可以帶來科學的財政管理系統,在管理系統上能直觀的看到學校的日常支出情況,以及可以科學有效的提供預算方案,如果預算超出就會立即終止資金流動,這樣既能節約人工預算時間,又能讓預算數據更精確。另外,定期培訓教職工使用先進互聯網技術,把互聯網帶到課堂和日常管理當中,對于會用到的專業軟件就積極購買,寶貴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管理方法都將為完善高校管理模式提供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對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是很大的。它改變了高校的傳統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讓高校的科研創新取得了進步,科研成果利用率更高,學生的日常管理井然有序。對于在互聯網背景下,阻礙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的問題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能夠積極創新,從而更好的促進高校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鴻雁。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校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14-15.
[2]張存鳳.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及啟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4):105-107.
[3]王周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08):37-40.
[4]張旭剛.“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與管理的變革與展望[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502:106-110.
作者簡介
張麗娜(1988-),女,漢族,河南鞏義人,碩士,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