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帥
摘 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思想之間的碰撞越來越激烈,當代美術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結合民間美術的價值,在當代美術教育中尋求新的突破口,使民間美術的重要性得到有效發揮。本文對民間美術在當代美術教育中的現狀和價值探索等進行了詳細分析,旨在實現民間美術與美術教育的融合,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民間美術;美術教育;現狀;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四個自信”,其中包括文化自信,并且強調指出,文化自信占有基礎性、廣泛性和深厚性的特點。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滲透文化的本質,堅持崇高的文化理想,在完善文化系統和構建文化自信的過程中開辟出科學合理的道路。在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和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人文教育工作的開展。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必須將民間美術融入到當代美術教育中,使大學生充分意識到民間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將民間美術知識逐漸融入到當代美術教育的日常教學中,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點和契合點,對民間美術的內在價值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為美術課程的制定提供積極有益的借鑒,使當代美術教學課程能夠不斷健全和完善。
1 民間美術在當代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中國民間美術指的是勞動者為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而創造出的群體性藝術,通常分為以下幾類:剪紙、皮影、陶瓷、刺繡、雕塑、木版年畫、印染與織錦等。具有生活化、藝術化、多樣化等特征。站在實用性和審美性的角度,民間美術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民間藝術能夠對自身、物品、生活環境等進行不同程度的美化,反映人們的精神面貌、內在追求、風俗習慣和衣食住行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美術教學事業實現了快速進步,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在實際的舉措中,美術教育并沒有實現明顯有效的進步與發展,發生的改變甚小,實質上的改變幾乎為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學校選取的美術教材中提到了民間美術,但只包含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往往只重視形式,內容尚淺顯,內涵薄弱,價值微乎其微。另外,由于相關教育人員在思想上忽視了民間美術的教育價值,加上西化和崇洋媚外思想的入侵,僅僅注重西方國家的藝術文化,將西方的美術創作形式作為教學的重點,缺少將本土的民間藝術資源進行整合,經過長期演化,我國民間優秀文化傳統美術逐漸被淡忘甚至遺失,原本的光芒也難以完全發揮出來,嚴重低估了其內在的巨大潛力,大大影響了實際作用效果的發揮。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往往對西方的藝術文化傳輸較多,人們的思想逐漸靠向西方,對于本國的傳統藝術認知較少,使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了偏差。雖然有一部分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加大了對民間美術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由于思想、人力和技術上的欠缺,挖掘和探索僅僅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因此,美術管理局和相關工作者應該提高對民間美術的重視程度,從思想上認識民間美術在現代美術教育事業中的關鍵性地位,對民間美術中蘊含的美術資源進一步開發,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創新性的融入民間美術的相關內容,對課堂教學形式不斷豐富,使學生的藝術涵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2 民間美術在當代美術教育中的價值探索
2.1 豐富美術教育教學資源
結合現代教學教育理念,需要結合時代的趨勢,對社會中的各種藝術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在深入挖掘的過程中,通過校園藝術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傳播,豐富學生接觸藝術活動的形式。民間美術具有深層次的內涵,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結合學生以及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美術教育管理人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美術資源,積極引進民間美術,對教學系統進行完善和補充,在豐富課堂形式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和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民間美術的相關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進步,使美術教育效果得到強化,整體的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提升。另外,需要對民間美術進行有效外延,教師需要利用民族特殊節日和重要時間點,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親自體驗和接觸民俗活動,將美術教育生活化、創新化,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參與民間美術活動的熱情,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感知力和創造力。
2.2 加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在當代美術教育中,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欣賞民間藝術的意識,在感悟傳統美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美的認知力和理解力。另外,應通過具體實踐,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比如,在課堂上,以“年味”為主題,讓學生們以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為基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意性的思維開拓。在頭腦風暴之后,有學生將民間手工藝面塑技法與時代元素相互結合,不僅運用了傳統民間手藝的材料和技術方法,還融合了生活場景和片段,將裝飾畫的特點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創造出了平面浮雕掛畫,體現出新年、團結、喜慶的思想,在繼承的同時進行創造性的延伸與創新,促進傳統民間手工藝的進一步發展。通過這次課堂,學生體會到了日常生活是藝術創作的主要來源,在展現自我的同時可以增加藝術作品的生活化氣息,增強其藝術感染力和整體魅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找到民間藝術與當代美術之間的融合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親身接觸真正熱愛上民間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創新,深化藝術作品的內涵,強化其內在價值,使傳統民間藝術得到全方位的推廣。
2.3 拓展美術教育人文資源
我國的民間美術往往蘊含著深厚豐富的人文思想,因此,在傳播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人文理念得到進一步增強,不斷完善當代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人文知識體系。需要充分整合美術教育資源,在高校美術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民間本土美術的認知,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風俗氣息,使學生能夠樹立健康的美術觀念。高校大學生可以在挖掘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對其中蘊含的深層次內容、道德素養、理想信念、生活態度等進行探索,發揮出民間藝術文化的無限魅力和價值,進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修養,培養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利用與整合資源的過程中,為人文資源的開發提供必要的推動力和影響力。高校美術教育在結合民間美術的過程中,需要摒棄掉功利性的目標,避免出現盲目從眾的現象,真正站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使民間美術在高校教學課堂中能夠得到全面性和針對性的體現,在尋求藝術的過程中進一步創新。高校應認識到自身弘揚文化的責任,珍惜民間藝術中的多樣化資源,多學科聯動,增強人文資源優勢,將推廣文化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立足點,推動民間美術教育教學事業的穩定發展。
3 結語
民間美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美術教育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在繼承和弘揚民間美術的過程中,高校作為主要陣地,肩負著關鍵性的責任,需要找到兩者之間的銜接點,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真正完善美術教育體系,推動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艷.陜西民間美術資源在高師院校學前美術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6,(03):81-82.
[2]解榮昌.地方高校的本土民間美術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55-56.
[3]翁小飛.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7(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