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亮
【摘要】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其問題突出表現在心理活動與生理變化不夠均衡,心理認知與行為活動存在動蕩及心理閉塞與內心孤獨感較強烈等方面,且基于高中階段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且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心理健康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力求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使高中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下。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堂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24-01
高中階段為學生成長中的關鍵性階段,繁重的學習任務與青春期的迷茫狀態,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排解,則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價值觀念的培養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教師需要全面提升教學指導重視程度,消除高中學生消極的心理狀態。文章將基于當前高中階段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借鑒價值。
一、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一)心理活動與生理變化不夠均衡
高中學生生理發展速度較快,其心理狀態發展速度較慢,故而出現心理活動與生理變化的不均衡性特點突出[1]。這種問題會使學生在外形變化之后,急于融入社會中,扮演全新的社會角色,但是因為心智不夠成熟,故而在面對各類問題期間,會出現問題處理能力較差或者問題處理效果不佳的問題。缺乏理性認識,其心理狀態也相對比較脆弱。
(二)心理認知與行為活動存在動蕩
高中學生在思想與行為方面具有動蕩性特點,思維比較敏銳,但是易于出現偏激的心理狀態。待人熱情大方,但是比較容易因為沖動而做出各類不良行為[2]。高中學生的個人壓力承受能力較差,其社會經驗比較匱乏,故而波動性特點比較突出[3]。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引導,則學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極端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發展會帶來不利影響。
(三)心理閉塞與內心孤獨感較強烈
當前很多高中學生存在著個人內心世界的秘密不愿意與他人講述的情況,更加希望具有自己獨處的時間,保護自己內心中的小秘密[4]。但是這種排他感也會致使學生產生內心孤獨的心理狀態,長時間封閉的心理狀態下,易于使學生產生焦慮、抑郁的負性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卻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難以實現推心置腹。
二、高中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堂指導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當前很多學校展開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但是普遍“淪為形式”,很多教師存在著任意占用課堂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學習重視程度較差,逃課等問題發生率較高,故而對學生整體學習效果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空洞
當前高中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育內容比較空洞等問題,課本上枯燥的內容致使學生學習興趣較差,很多教育案例的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偏離,難以切實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不佳。
(三)專業師資隊伍較為匱乏
當前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均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予以擔當,但是教師的個人精力有限,多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主科上,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程度不深,沒有基于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進行教學設計,影響著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對策分析
(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設計課程體系
學校與教師需要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校園網站以及主題班會等等形式,從多方面介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使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均能夠認識到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保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有序開展,避免隨意占用課堂時間、隨意取消課堂教學等問題的發生,合理設計課程教學體系,保證高中心理教育課程的有序開展。
(二)豐富課堂教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需要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將更多真實性、時效性的內容融入到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更加貼近于學生生活,具有實踐指導性價值。比如教師可以將“復旦大學投毒案”等相關案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組織學生一同梳理問題,探究其中包含的問題等等。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且予以針對性指導。
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以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等融入到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期間。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興趣,對促進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發展起關鍵作用。
(三)增強教師職業素養,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學校需要聘請更多具有專業素養、經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先進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等融入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
學校還需要加強內部指導與培訓的重視程度,組織教師學習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比如可以定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活動,講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方法,高中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等等。且可以在教育培訓結束后展開考核活動,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學習重視程度。通過上述方式增強教師個人的職業素養,進而更好的為學生答疑解惑,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四、結束語
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通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設計課程體系;豐富課堂教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增強教師職業素養,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等方式,為高中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積極學習的氛圍中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為高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金建水,劉興華.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正念教育——正念作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170-180.
[2]熊猛,葉一舵,曾鑫.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干預實驗:基于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和教育干預的整合取向[J].心理學探新,2016(04):378-384.
[3]葛魯嘉,李飛.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244-248.
[4]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