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東 王鵬 賈慶林 華祖林 李軼
【摘要】為提升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課程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探索與實踐,構建“課前預習(在線)+課堂研習(案例研討結合)+課后復習(在線)”的混合型教學模式。同時采用問卷調查方式, 對學生接受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效果進行調查和反饋, 并對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最后對如何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議,為今后高校的新工科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 環境影響評價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河海大學小型教學管理研究項目、第三期“翻轉課堂”立項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32-02
1.引言
隨著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體系的完善,對從事環評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作為一門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環評人才的主干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著愈發重要的地位。然而,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程的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性和知識的實用性而存在相當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般多采用理論到理論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教學模式單一,一成不變的“灌輸式”使得部分學生對課堂教學失去了興趣,降低了教學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學時的限制,老師講授的多是抽象的概念,結合環評案例的分析討論較少,導致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也無法滿足新時期環評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如何突破當前環評課程教學的困境已成為高等院校環評教師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最近幾年開始風靡全國。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前完成傳統課堂上的知識講授,將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師生的互動和對知識的內化,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1]。而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一般開設在環境工程專業高年級的學期中,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相關的基礎課程,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且課程的許多內容也適合學生課前自主研究探索,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翻轉課堂為環評教學瓶頸的突破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目前,國內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概念的界定,關于翻轉課堂在教學實際應用中的具體操作案例并不多,其研究與應用仍處于初步階段,為探索環境影響評價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可行性,本研究開展教學改革實踐與效果評價,與同行共榷。
2.翻轉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發下,對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進行了初步教改嘗試。授課對象是環境科學專業2014級39名大學三年級學生,選取“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與“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翻轉內容,總體設計采用“課前預習(在線)+課堂研習(案例研討結合)+課后復習(在線)”的混合型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知識傳遞、課堂知識內化、課后知識提升三個環節,如表1所示。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翻轉內容,設計教學資源,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展示學習成果,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加深知識的探究,達到內化知識的目的,課后學以致用,完成在線作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翻轉課堂實踐的效果評估
為了了解學生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包括課前學習階段、課堂開展滿意度、總體教學效果等方面共14個題目。調查對象為此次翻轉課堂的39名學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
3.1對課前學習階段的調查
關于課前預習階段的調查,主要針對課前學習資料的類別、數量以及課前知識掌握情況這三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課前利用的主要教學資源, PPT占90%,課本內容占44%,微課視頻占21%,預習題目占18%(見圖1);課前提供學習資料的數量感受,60%的學生認為“合適”,38%的學生認為“偏少”,僅有2%的學生認為“偏多”,表明老師需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前預習資料;在課前知識掌握情況方面,“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分別占據15%和41%,而認為“掌握一般”的也占據了44%。總的來說,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還是比較良好的,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對課堂教學滿意度的調查
調查學生認為有效的課堂交流形式,“互教互助”占67%,“師生問答”和“小組問答”其次,占49%,“其他形式”占8%,(見圖2),這表明互動反饋的課堂交流形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翻轉課堂為此類活動的展示搭建了平臺。對于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滿意”和“非常滿意”選項合計占了72%,認為一般的占了28%;從知識掌握的角度,18%的同學認為自己通過課堂上的分析問題和討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很全面和深入”,53%的同學認為“較全面和深入”,另外有29%的同學認為“一般”。可見,老師設計翻轉課堂時,在教學形式、內容、時間安排方面考慮得比較周到,大部分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有所提升。
3.3對總體教學效果的調查
總體教學效果分別從學生的感知價值(與傳統課堂的對比)、未來期望2個方面進行開展。
與傳統課堂的對比,共3個題項。首先,翻轉課堂是否更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方面,認為“非常有利”和“有利”的合占74%,“不知道是否有利”和認為“不利”的分別占21%和5%(見圖3),這與課堂教學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相類似。接著進一步了解其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何幫助的調查中,認為“有利于知識掌握更長久”和“能夠學到更多知識”的學生約占同等比例,都在40%以上,認為“能夠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學生占56%,也有23%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見圖4)。最后,在“學習效率”方面,大多數同學對“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學習效率持肯定態度,但也有36%的同學認為其“效率一般”,甚至分別有5%和2%的同學感覺此種模式下的學習效率“較低”或“非常低”(見圖5)。可以看出,翻轉課堂對于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約7%)可能由于不太適應此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在學習者的未來預期方面,“很愿意”和“愿意”繼續開展翻轉課堂的占據54%,持中立態度的占據31%,而“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合計占15%。進一步調查學生期望翻轉課堂占劇全部課程的比例,選取30%的人數最多,占34%,選取20%和50%的人數次之,分別占28%和18%。表明學生普遍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結合具體章節的特點,選取部分教學內容(20%~50%)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應該盲目采取“一刀切”的翻轉措施。
3.4對翻轉課堂建議的調查
在調查問卷中,最后一題為開放性題目,請同學們寫出自己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環評課程中應用的感受和看法。多數同學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能夠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但是也有同學提到這種教學模式下的一些問題,如小組展示環節效率不高,時間浪費嚴重,希望同學們能夠討論一些深層次的知識,而不要照本宣讀,講解一些膚淺的知識點。
4.結論與建議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結果表明,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較,大多數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自主學習理念和學習效率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效果一般,甚至有7%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更傾向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效率的差異性決定了我們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主要建議如下:
(1)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知識儲備、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遴選適宜翻轉的章節內容,精心設計實施方案并認真落實,同時,應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引導學生感知對比,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理念。
(2)課前預習很重要,為激發學生課前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采用微課制作、課件、富文本等多種類型豐富課前學習資源,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這樣才能節約時間開展課堂研討。
(3)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仍是“教學”的核心,在學生展示環節,教師仍應起引領作用,譬如,匯報環節中,當學生展示的知識點太過膚淺時,老師要通過點撥,使學生展示的知識在準確度、廣度和深度上都得以提升,從而激發聆聽者的興趣,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2]
(4)《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將具體的評價項目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并穿插于課堂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將理論綜合應用到實踐項目中的能力,同時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受限于課堂時間有限,難以充分展開案例討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恰好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將案例教學引入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提高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效率 ,從而最大程度地加深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并最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生濤.翻轉課堂的基本原理和教學形態[J].西北師大學報,2018(02):98-104
[2]李金瑞.淺談“學案導學”課堂模式的學生展示[J].中國民族教育,2013(02):38
作者簡介:
劉曉東(1972年-),男,漢族,江蘇姜堰人,工學博士,河海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環境模擬、污染物輸移機理、環境水力學及環境規劃與評價,主要講授課程為環境水力學、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規劃、生態工程學、環境噪聲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