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淑琴
【摘要】通過對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入的意義展開研究,本文明確了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教學作用,以多方面為切入點結合實例提出了情境教學與高中政治課的融合思路,為老師的教學思路優化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情景教學 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72-02
前言
新課程環境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目標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要求老師以教學需求為基礎,以教學內容為輔助,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學習政治知識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強化知識點領悟能力,吃透政治教材涵蓋的相關內容,為學生的高考應試和后期發展奠定基礎。
一、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融合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是提升課堂的和諧性,將情境教學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能夠拉近學生與政治知識點間的距離,優化教學課堂氣氛。二是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頻率,情境式教學的加入,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老師與學生間的高效交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三是維護學生的情感閱歷多樣性,高中政治的知識點具有非常豐富的情感,學生需要在情境教學設立的合理環境下體會這種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增加知識的應用能力[1]。
二、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情境教學體系
與高中階段的其他科目相比,高中政治的知識點較單調且趣味性差,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時性及抽象性,這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老師的教學難度,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階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學生的政治教育學習帶來極大的趣味性和新鮮感。
例如:在進行全球化經濟發展的相關教學內容時,老師可以在課堂知識點引入前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發達國家的視頻資料,并進行詳細的講解,如各國家生產飛機零部件組裝飛機的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對飛機零件的生產流程進行思考,再導入經濟全球化的相關政治理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視頻資料吸引了注意力,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當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積極的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思考,這時候再引入課程內容是非常合適的;在課程內容講解后,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習題訓練,若學生答對了,課件會發出勝利的聲音;若學生答錯了,課件會發出鼓勵的聲音,在舉一反三的習題訓練中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全球化經濟的發展趨勢,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明確經濟全球化問題上我國的具體態度。
(二)代入式角色扮演體驗情境教學機制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的教學要求逐漸升高,強化教學過程中的策略效率,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好感度。事實證明,在政治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代入式扮演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扮演過程中以個人或企業的角度出發,全面的思考政治問題及相關形勢,繼而提升政治課堂教學能力。
例如:在進行消費者和經營者的相關知識點講解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企業經營者、個體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應用價值進行分析,體會消費者及經營者的對立性聯系,老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如消費者與經營者的目的分別是什么?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消費者和經營者進行了怎樣的努力?等等,強化政治理論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思維導圖。需要注意的是,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監督,在合適的時間引入教材中的內容,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2]。
(三)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
通過對學生心理研究可知:對于知識點的學習,自主研究要比直接教授擁有更強的滿意度。基于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究。
例如:在進行公民與國家間關系的相關知識點教學時,為了提升自身的公民認知感,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明確公民同時擁有權力和義務的知識點,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我閱讀教材,讓學生在材料中感知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的公民,認清自己的身份,然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置于思考的情境中,如公民需要履行的義務和權力有什么?等等,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政治知識點,滿足自身對問題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情境中快樂的學習高中政治知識。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不斷推行的大環境下,老師應該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領悟到高中政治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鄭志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2):25-26.
[2]李玥.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8(17):2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