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秀志
【摘要】當代語文教育更看重如何提升孩子的文化涵養以及其綜合素質能力。而閱讀又是公認的提升孩子在小學階段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筆者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對小學生閱讀教育進行了論述,提出了閱讀教學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 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92-01
現如今,閱讀課程已經成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一大關鍵,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對閱讀課程如何引導教學越發重視起來。但是實現情況并不樂觀,主要問題集中在學生在閱讀時,不知道怎么選取好的文章,有的內容太難以理解導致學生看不懂,有的則太過單調導致學生興趣提不起來,完全是為了應付目標而粗略的讀完。這些現象都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不起來,從而不想閱讀,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語文成績上不去,綜合素質能力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主動去閱讀,筆者認為是把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和教好閱讀課的關鍵。
一、小學生對閱讀課程興趣不足的思考
(一)閱讀內容局限
閱讀課程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部分組成,教師與學生通過閱讀內容進行交流。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同時考慮閱讀學習的課程目標,教師選擇的閱讀資料,一般來源于教材和教輔資料中,但是教輔資料的閱讀內容一般緊密圍繞教材,或者稍加拓展,對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具有局限性。在網絡時代,學生已經掌握了從網絡中去學習知識,閱讀文章的途徑,這要求我們教師也要學會從網絡中去尋求符合學生需要的文章,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閱讀教學中的單調性,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與時俱進,對閱讀也會更感興趣。
(二)教學方法陳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者對教育工作的總結學習,使得教學方法越來越新穎,這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已經被運用到教學中,例如小組探究、任務分配、團體評分比賽等。這些新方法的運用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但是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卻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教師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師主學從的方法,課堂上老師把文章讀完總結完,就草草結束,并不能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反而會讓學生形成依賴感。這種僵化保守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三)主體地位分辨不清
當今時代,教育方式已經大大改變。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學生處于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學者也應該積極適應這種模式,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把自己的地位重新定義成“幫助者”和“引導者”。這樣的改變意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獨立學習,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學者也要注意各個學生的進度情況,及時為學生提供解答,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僅如此,教學者也可以嘗試著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這種氣氛也有利于激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興趣,助力學生獨立自己的思考學習。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策略分析
(一)趣味性的導入激發興趣
一個生動的課堂需要一個活動連起另一個活動,在課程開始階段,教師需要構思好趣味性的導入,如同一個好文章需要一個好的開頭,一個生動的課堂也是如此。閱讀伊始,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并不是文字的拼湊,而是作者生活經歷的感受和體會,有必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作者背景資料,讓學生能夠自動帶入作者的角色,試著與作者感同身受,同時要結合作者寫這個文章的時代背景,去分析同時代人們的觀念和價值取向,讓文章變得豐富和立體。
(二)以直觀的情景提升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還不是那么成熟。在小學課本中,雖然所選課文都是經過編者精心選取,但是也難免會有一些文章會與現實生活有所脫節,教學者也教難以讓學生完全理解課文所述內容。此時直觀的教學方式更容易令他們接受也更容易培養他們的興趣。因此,教學者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從穿插情景教學。這樣會讓小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有生動直觀的認識,便于理解文章和教學,也有利于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三)在成功中去體會閱讀的樂趣
相較于初中生,小學生在課堂中會多了活潑和好奇,同時也多了想象力,直觀思維都在發展。同時,小學生也處在強烈表達個人的階段,他們渴望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教師在閱讀課程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這種認可中提升閱讀信心和閱讀興趣。
(四)教學實例——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
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學者可以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學生對文章大體意思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學者此時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打開學生的思維。例如:下雪的時候,小畫家會干什么?你們會在下雪天的時候,在雪地里干什么這種情景引導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踴躍參加表演,發散自己的思維。最終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引領學生興趣,在快樂中提升自己創造力、想象力,并最大化提高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三、結束語
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目前閱讀課程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學生經歷了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課程后,在小學會更有思辨能力,對閱讀的需求更高了,為此,我們教師應該加大自己的閱讀面,緊跟網絡時代,不僅從教材和教輔資料中去尋找恰當的閱讀資料,也要從網絡上去尋求更豐富多彩的閱讀資源,讓學生拓寬閱讀視野。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將趣味性滲透在每一次的閱讀課程,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對閱讀感興趣,進而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林珍.論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的培養[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33(S1):80-81.
[2]孫麗萍.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4,(06):4-45.
[3]胡萍.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讀書能力[J].寧夏教育,2016(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