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堂 馮建英
【摘要】實踐探究性作業是初中生物作業的有效補充。本文主要闡述了初中生物開展實踐探究性作業的意義及設計策略,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踐探究性作業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86-02
一、問題源起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往往出現動手實踐能力弱,不愿或不會動手實踐的現象,尤其是在開展探究性實驗時更為明顯。因此,我們設想從改進作業方式入手,以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生物教材內容,嘗試開展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的探索。
二、概念界定
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著一定的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或實踐環境,通過自主實踐、自主探究,靈活、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的作業。它是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一種實踐類作業,是生物作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美國教育家杜威所提出“做中學”理論,為開展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提供了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知識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設計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時,突出實踐性和探究性,發掘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在“做”中體驗、獲得真知,學會運用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的實施意義
1.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落實新課程理念。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初中生物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實踐作業項目,在運用知識中培養良好的學科素養。
2.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生物學科特點。實踐探究性作業是初中生物教育必不可少的有效補充。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在內容上強調要聯系生活、社會和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開展探索和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實踐探究性作業的研究,能將學習生物學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緊密聯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四、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的設計策略
1.內容設計要有趣味性。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的內容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內容設計做到活、新、趣,通過多種方式,把學習和運用知識落實到實踐探究性作業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主動完成作業。例如學習“種子的萌發”后,我們布置了“自制綠豆芽,為父母炒一碟豆芽菜”的實踐作業,拍照、記錄豆芽生長變化,然后以圖片方式分享作業成果。這樣,既能學以致用,又為家庭生活帶來快樂。
2.問題設計要有探究性和層次性。實踐探究型作業是圍繞教學內容而設置探究問題。由于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年齡特點、實踐能力及對新知識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尊重個體差異,做到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從學生實際出發,依據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差異,設計分層作業,提供選擇的機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課前完成對“天竺葵的暗處理、遮蓋后,光照射”的探究環節,課堂上開展“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液、沖洗觀察葉色現象”等環節。最后小組討論:“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通過課前作業與課堂結合,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能激發求知欲。
3.作業設計要有開放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生活為切入點,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實踐探究性作業。一是體現在學生完成實踐探究性作業的途徑、方法、手段等可以是多樣的。二是作業內容具有開放性,沒有固定的答案,答案可以是多樣的。通過不斷優化實踐探究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實踐、參與,促進合作與交流。
4.作業評價具有多樣性。由于作業呈現的方式具有多樣性,如:小調查、小論文、實驗報告、制作成果、體驗活動等,相對應的評價方式也是多樣的,才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一是作業完成質量評價要有層次。兼顧知識目標、實踐能力、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等多層次進行評價。二是評價主體要多樣化。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集體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三是重視發展性評價。教育的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評價實踐探究性作業,既要重視過程評價,又要體現發展性評價。
五、結語
通過開展初中生物實踐探究性作業,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持續熱情,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開展生物實踐活動,創造更多適于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錢宏偉.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王麗娜.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D].蘇州大學,2012.
[3]鄭美芬.在生物探究學習中發展學生主體性的理論和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