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 宋興聰
摘 要:本文根據技能大賽所反映的行業、公司對職業院校人才培育的需求,并且依照技能大賽為轉折點,就目前職業教學的辦學觀念、建設課程等方面的變革以及創新提出一些意見。
關鍵詞: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改革創新
一、技能大賽推動職業院校辦學觀念的創新
技能大賽是面向社會,面向公司以及面向職業職位的社會性活動,由此能夠反映出行業以及單位對學生掌握高技能以及新技能的需求。為此,需經過技能大賽來引導學校的辦學觀念與辦學思路的變革和創新。
辦好職業教育,一定要堅持面對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社會定位與培育出社會急需的運用型人才的性能定位,主動適應職業職位技能含量的日漸增加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以及發展的需求,并將人才規格定位在運用技能以及智能操縱的高技能型人才上。在辦學理念上,職業院校須要以明天的技能培養今天的學生,以今天的進步造就明天的光明。職業技能大賽的展開,能夠使大多數職業院校看清市場對勞動者的主觀需求,讓第一批先知先覺的職業院校穩固及建立一種新的辦學理念。這種以人才需求來推進辦學變革和創新的意識,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加強對職業院校畢業生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提高她們的職業變遷能力。
二、技能大賽奠定了對人才培育形式的創新
技能大賽所比的主要是人的技能,總的來講就是人的綜合素養,這真是社會的需求、單位的需求以及職業院校人才培育的需求。相比較普通的職業教育來講,培育運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特別是對教學實踐的軟件以及硬件的投入要高得多。而且對于技能大賽的展開,也已加快了有關專業的建設性步調,在其中也不乏缺少對專業型技能大賽的展開,也使高投入具有更快、更好的回報。
在教學形式上,我們也在不斷的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形式,凸顯出學生的職業技能,重點強調具備一技之長的外層職位能力。并深切的展開新的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以及教學職位,由此能夠建設出新的技能探析、分布執行、單獨評估、分項過關以及評價方式等,都指引著學生積極向上與其全方位的發展。在近幾年,職業院校對此進行了適當的調節以及創新,并對其執行教學、教學變革、內部管理以及校內校外教學資源配置上均做了大量的投入成本。但是在全國技能大賽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不單單能夠使學校該專業的知名度得到提升,還能夠因此取得良好的社會名譽。而且還會為學校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成效與經濟成效。
三、技能大賽推動了課程的變革以及創新
(一)技能大賽推進課程內容的優化以及調整
職業院校的對人才的培育應當是走在發展產業的前面。從近幾年的全國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設定當中能夠看出,有些對競賽項目的設定已然超越了職業院校現有的專業教育內容之外。之所以設定這樣的競賽項目,主要就是希望經過比賽,能有效的推進職業院校培育出與其有關的職業所要求的競爭能力,并且針對專業職業的能力進行調節以及優化其課程內容,以便于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專業水平以及認知能力。
(二)貼近工作進程的課程體系才是更能契合技能大賽
對技能競賽題目的設定是要與公司生產的實際進行相結合,這也就要求比賽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能力結構是一定需要貼近實際工作進程的。在技能大賽當中,每一個比賽項目所考察的都是其綜合能力,并不是某一門課程的專業知識,這也就要求在其課程安排上要打破原有的專業性課程體系,實行以“工作任務”為主導,在課程內容之間能夠形成有效的聯系以及配合,對專業課程的課時分配應當根據在工作進程中不同工作環節的難易程度以及其重要程度而定。在實際操作類的實踐課當中應當滿足于對職業職位技能培育的需求。
(三)技能大賽與校企進行合作,并達到校企雙贏的效果
在近幾年,職業院校充分抓住了技能比賽這一契機,使學校與企業能夠相互之間產生聯系,以增添對社會的培訓以及服務的范疇。在一方面,現代公司的公司文化、運營觀念、公司環境、管理形式、技術人員、技術設施以及生產和工作的進程等都是珍貴的教育資源,也是運用型人才培育所需要的環境。我們經過將老師,學生送出去,把公司專家和人才請進來等進行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置身于現代的學習氣氛當中,培育實際的動手能力以及對專業技能的運用能力,以培養出一種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品德以及職業精神。
通過校企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夠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及其大賽時的臨場應變能力。而在另外一面,經過對技能大賽的選手進行選拔以及訓練,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對其能力以及對職業素養的培養,要重視于凸出教學的實踐性與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相結合,并能夠有效的培育出一些具備較高綜合素養以及實踐能力的運用型高技能人才。正是這些優秀人才,才能夠使我校成為社會信用好,知名度高以及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
結束語:
總的來講,只有當其深切了解到職業職能大賽,才能夠真正的領悟到職業技能大賽的內涵,發揮職業技能賽事應當具有的作用。只有將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變革進行相結合,才能夠有效的尋找出職業大賽的立足點,才能夠轉化成職業院校展開教學教育變革的動力,并能夠合理的推進教學教育品質的水平,因而提高教學品質,為職業院校未來的辦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曾文英,曾俊威,余君.etal高職院校IT技能大賽作品技術運用與創新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21):144-145.
[2]肖昭海.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理性思考之對策和建議[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02):33-37.
[3]莫勛.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0):158+160.
[4]呂雅琨,安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踐過程中工匠精神滲透的分析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v.20;No.155(05):32-35.
作者簡介:
吳新華(1981-),碩士研究生,講師,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經濟管理學院副書記。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理論。
宋興聰(1988-),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助教,中共黨員,經濟管理學院團總支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