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東
摘?要:為了國家的扶貧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擴大財政扶貧資金財政支出效應,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強扶貧專項資金的績效審計是關鍵,它直接關系著扶貧資金的效應最大化。本文重點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提升扶貧資金績效審計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績效;審計
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意義
(1)有利于解決脫貧,實現共同富裕
為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我國政府高度重視,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國家長期、持續的配備大量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如何用好這些財政資金,最大化的幫助廣大貧困戶脫貧致富,解決三農問題,開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進行績效審計,意義重大。
(2)有利于完善公共財政管理制度
近幾年,我國傾盡財力,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管理好各級政府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我國政府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資金的評價制度,促進政府部門對社會經濟的管理,提高政府的履職能力意義重大。因此,加強對專項財政資金的績效審計,可以使各項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二、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績效評價指標設置不規范、不科學
我國2018年才開始實行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從開始試點到全面實施才10年時間,現在對財政資金績效評價還處在探索階段。而績效評價還是世界難題,西方國家開展績效評價有近100多年的歷史,現在仍有許多難題未解決,特別是如何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并未有統一的定論。因此,我國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績效評價指標都不夠科學合理時,如何通過開展績效審計,實理對財政資金、政府項目的績效做出客觀、科學合理的審計評價結論,難度非常大。
(2)審計人員素質水平普遍偏低
實際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審計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等多個領域。因此,這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但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審計人員的工作理念比較傳統,只對傳統的常規審計方法有經驗,對績效評價審計等新時代才出現的的審計業務,無論是審計理論還是實踐能力,都還欠缺。這兩方面決定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績效審計難度不小。
(3)績效評價不重過程重結果
績效評價審計從項目的決策、項目實施、項目管理、項目實施后的效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審計。涉及的面廣量大,難度還不小,如展環保項目的審計,對績效評價部分,會涉及到非常專業的環保工程知識,如果審計人員能力和素質不過硬,項目的決策、實施可能無法深入,在這種情況下,將出現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審計中出現了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現象,導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
三、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對策
(1)不斷完善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制度體系
扶貧資金績效審計是新時期出現的,沒有成熟的績效評價指標庫,評價的標準要求不規范、不統一,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完善。建議一是設立專門機構,建立國家績效評價標準體系;二是完善的相應的績效評價、績效審計規章制度。
(2)加大監管力度
一是為了使扶貧績效審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必須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認知度,并使審計人員掌握財政績效預算管理的所有內容,并按照法律制度對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進行明確化,出現問題,確保責任可以追究到人。二是政府的審計部門要肩負起監管責任,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的“三性”,保證扶貧資金的使用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審計部門應構建一系列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審計結果和報告公之于眾,實現陽光扶貧。
(3)整合審計資源,提高人員素質
扶貧資金量大,扶貧項目眾多,涉及面廣,關于廣大的農村、農民的切生利益。因為做好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一是應整合有限的審計資源,集中力量,審計出一批性質惡劣,套取財政專項扶貧資的典型的案例,并向全社會公告,達到震懾、規范的作用。二是對組織審計人員定期相關培訓,不斷提高職業素養,使他們能夠熟悉審計業務工作的重點,并了解各項工作內容,保障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三是在對扶貧資金審計期間,審計人員需要對各個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調查,勤勉盡職的完成審計工作,使扶貧政策得到落實,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效應,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實現廣大貧困戶能如期脫貧致富。
四、結束語
總之,想要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必須不斷對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體系進行完善,將責任落實到人,并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落到實處,使它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降低城市間的貧富差距,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鵬,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7.38(05):78-79.
[2]胡冬蘭,新常態下金融精準扶貧基金績效審計研究[J],金融監管,2016.27(22):77-80.
[3]陳新秀,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研究[J],時代金融,2016.17(26):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