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枚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生的整個學習歷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因此,優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是廣大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生的整個學習歷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優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然而,長期以來教師片面地認為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閱讀與寫作脫節,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這是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而并非風馬牛不相及。閱讀與寫作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姐妹,二者相輔相成。因此,在當前我們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學生更容易對閱讀產生興趣,因為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而作文往往會成為小學生比較頭疼的內容。然而,閱讀與寫作之間是可以相互助益的,伴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增加、語感豐富,慢慢就會對寫作更有信心,再加之及時的鼓勵強化,小學生就能消除對寫作的畏難情緒,逐漸學會寫作,樂于寫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打通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壁壘,充分發揮兩者之間的相互聯合作用,讓學生喜歡閱讀和寫作,對語文越來越有信心和興趣。
一、注重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濃厚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著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而相對來說,學生更容易對閱讀產生興趣,究其原因,閱讀相對來說沒有什么困難,而且當前閱讀的資源也非常豐富,任何閱讀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從中體會到了解未知、學習新知的滿足感。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多給學生一些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對閱讀產生喜愛的情感,繼而逐漸增加閱讀的難度,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就逐漸提高了。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把對閱讀的興趣培養起來之后,我們就要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一般來說,在低年級階段,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開始,更容易讓他們產生對寫作的興趣。
對于初次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首先讓他們寫一些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字數也不要太多,告訴他們寫作的基本格式,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由地創作了。例如,可以把題目命名為《我喜歡的游戲》《××,我想對你說》《我的周末》《我的一次旅行》等,這些題目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
另外,我們也要從評價的角度給學生更多的信心,讓他們產生對寫作的成就感、喜悅感。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夠充分,他們更多依賴外在的評價來認識和評估自己,因此,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鼓勵贊揚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讓他們產生對自己的積極認識。對于寫作中學生的表現,教師要努力找到其中的閃光點,用班內表揚或者單獨給評語的形式讓學生接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當然,只有肯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還需要教師在肯定之后,把學生寫作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講明,讓他們在寫作水平上有更多的提高和進步,從而對寫作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興趣。
在年級逐漸增高以后,就可以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動力和興趣。比如,鼓勵他們參加作文競賽活動,或者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把每周學生一些好的習作,發到教師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這樣的形式,都可以給他們更多滿足感、成就感,從而對寫作的興致更濃。
二、從讀到寫,讀寫結合,相互促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有利于從讀到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特點和表達技巧
現代教學提供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要作過多的干涉。那么,學生的閱讀成果如何體現。只有讀與思,而沒有議與論的閱讀同樣是徒勞的。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寫作,都是學生發表閱讀見解的主要途徑。這是一個將自己的見解與文本結合的過程,正是學生展現個性與才能的重要機會。通過寫作,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見解,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與交匯,展開激烈的討論,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使得課堂上擁有更多的標新立異與獨樹一幟,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達成共識,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學生才可以真正地走進作者的世界、走進文本,看到自己閱讀的成果。這對于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選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從篇章結構上比較合理,遣詞造句上比較用心的佳作。因此,這些文章可以作為學生寫作中模仿的對象。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地就要引導他們注意文章的結構、寫作特點和好詞佳句,對于這些方面的注意和模仿,實際上就是給他們的寫作積攢著一些思路、方法和素材。在寫作課中,我們可以就讓學生寫一些模仿性的文章,讓他們熟悉基本的寫作思路,從而做到心中有數,不慌不燥。
(二)在寫作中養成良好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新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信息瞬間萬變的時代,抱著書本不放、停滯不前是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不斷學習的人。而閱讀與寫作正是人類獲取信息、提煉信息的重要手段,閱讀與寫作貫穿于我們的整個學習與工作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必然性、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與思是一體的,沒有深入思考的讀只會浮于形式,無法深入其本質,自然無法領會其精髓。閱讀的過程中要邊讀邊思,學會用筆記錄下自己的閱讀心得、所感所悟,這樣才能達到知識的真正內化,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深入理解,這樣的讀才是高效的。通過寫作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筆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悟所思,這可以推動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使得學生養成用筆隨時記錄的良好閱讀習慣。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教師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逐漸提高寫作能力,逐漸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濮 坤.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1(9).
[2] 李建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 教學與管理, 2011(1).
[3] 黃先政.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模式初探[J].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