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僅要學習高考所考查的理論知識,還要增加一些其他的文藝科目,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音樂學科對普通高中學生而言,是一門具有趣味性的學科,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后氛圍,所以設置音樂課程對于高中生而言十分重要。如今很多普通高中提倡“二合”音樂素養的教學,“二合”主要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和音樂文化融合素養的培育。本文將會針對這一內容展開具體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為高中音樂教學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高中音樂 “二合” 音樂素養 策略研究
引 言
音樂教學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述音樂知識,還應當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音樂教學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學問。音樂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很多音樂創作者在編寫曲目時,都將自身的情感與音樂完美融合到一起。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該門課程時,一定要用宏觀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問題,熏陶學生的藝術內涵,將音樂與相關文化融合,增強文化理解。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音樂這門學科產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將高中音樂教學的藝術魅力充分發揮出來。
高中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對教育大綱中的作品能夠熟練地翻唱和欣賞,而是為了通過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激情,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讓音樂融合于音樂相關文化和實踐生活中去,用音樂搭建起橋梁,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理解,從而實現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立德樹人,以美育人”。
一、高中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中音樂教學并沒有按照國家相關教育部門的要求來開設課程,由于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所以教師通常會將音樂課的時間挪用為其他的主科考試科目,這樣會使學生是去學習音樂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這門課程會感到陌生,還有一些高中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卻沒有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是按照教材和教師的個人想法來進行授課和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素養、音樂心理素質及音樂能力素質。可見如今高中音樂教學效率較低,對此有關教育部門一定要加大對高中音樂教學的管理力度,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具備“二合”素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熏陶學生的文藝素養,為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奠定堅實基礎[1]。
二、“一合”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音樂知識素養。本文所指“一合”音樂素養主要是從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入手,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素質、音樂能力素養以及心理情感素養等。音樂素養的培養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由于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擁有豐富的美學教育意義,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感及心理進行培養。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音樂這門學科產生興趣,通過不斷的引導和練習,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音樂知識素養的培養可以分為很多種,首先學生要對音樂這門藝術有基本的了解,明白音樂的起源及音樂在演奏和彈唱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在培養高中學生音樂知識素養的時候,需要有傾向性的選擇音樂作品,例如《黨啊,親愛的媽媽》、《我愛你,塞北的雪》、《父親》等健康向上、催人奮進和弘揚真善美的歌曲,這樣能夠更好的陶冶高中學生的情操,凈化其靈魂,讓他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體會[2]。
(二)培養音樂心理素質。音樂心理素質的培養,主要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音樂有更多的了解與體會,不同的音樂類型往往會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而高中階段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聽取一些勵志性的詩歌和具有積極、健康、向上類的音樂。此時學生要在內心深處對音樂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與判定能力,在審美與感知方面一定要有正確的思想觀。音樂能夠豐富人的情感,同時也能夠影響人們的情緒,所以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偏重性的讓學生聽一些舒緩類的歌曲,這樣可以緩解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壓力。音樂的學習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懂音樂、彈音樂、會唱歌曲,這些都是表面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敞開心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很大的幫助。音樂心理素質的培養應當從實際入手,注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將音樂與心理素質教育相融合,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其在學習音樂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獲。
(三)培養音樂能力素質。音樂能力素質的培養,主要指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實踐創造能力,無論是審美感還是藝術表現創造,都體現了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只有對音樂有熱情,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高中階段的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音樂能力素養,音樂能力素養培養方式有很多種,每一個音樂作品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必定經歷了作者嘔心瀝血的創造,所以學生在學習音樂歌曲時,一定要深入的挖掘歌曲背后的含義,不能僅停留于表層含義,需要透過音樂看本質,對作者的創造及音樂的來源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時,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每一個音符,而學生也要積極配合教師了解樂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在日后的學習和課后生活中,能夠通過音樂來豐富自己的內在品質[3]。
三、“二合”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
本文的“二合”音樂素養主要是指音樂的融合素養,即音樂與其它音樂文化生活或者相關文化的融合素養。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會唱歌和唱好歌,而且要讓教師通過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將音樂融合素養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運用到各個領域,達到用音樂塑造美、延伸美的效果,這樣能夠更好地彰顯音樂的美育功能。在講述音樂課程的同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用音樂來體現人生價值的勵志故事,例如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是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中的孩子,后來他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并不愿意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民族,于是創作了歌曲《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爭取世界自由宣言》及《光輝歲月》等。
音樂融合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單純的學習音樂只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頭腦和視野,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將其他學科與音樂相結合,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趣味性的內容。音樂能夠與多個學科相結合,例如音樂可以與語文相結合,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創作了詩篇。在學習這些詩詞歌賦時,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詩詞歌賦相融合,這樣能夠為學生創設不一樣的情景模式,為提高語文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普通高中學生“二合”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進行音樂素養教育至關重要,音樂素養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可以更好的熏陶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所見所聞有更深刻的認識。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進化心靈的課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實現音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袁丹丹.高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提高[J].大舞臺,2018(09):123—132.
[2] 陳美艷.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J].新課程學習,2018(09):109—111.
[3] 任思飛,張飛.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生的音樂素養[J].素質拓展,2017(08):121—124.
作者簡介:譙紅梅,女,四川省安岳實驗中學 ? 一級教師,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被評為資陽市藝術節“先進個人”,“安岳縣骨干教師”,安岳縣“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從事高中音樂音樂教學多年,先后培養一大批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