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蓉 康瓊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提升效果。方法 7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電腦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職業素養評分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職業素養評分分別為(85.78±4.61)、(8.86±0.67)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5±1.45)、(4.35±5.8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7.9099、4.5161, P<0.05)。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34/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3, P=0.0464<0.05)。結論 對手術室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有利于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 精細化護理;手術室護理質量;提升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102
在臨床工作中, 手術室由于工作流程較多, 工作量較大, 管理嚴格, 患者的疾病呈多樣性, 使得人們對醫院的護理質量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若發生護理意外, 則會出現護患糾紛, 給醫護人員和患者均帶來困擾和影響, 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實施精細化護理[1]。本文為探究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提升效果, 特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電腦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4例,
女21例;年齡29~65歲, 平均年齡(46.12±6.71)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22例;年齡30~64歲, 平均年齡(47.29±
6.1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主要內容: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詢問其基本情況, 積極溝通交流, 同時告知手術具體過程, 術前接受消毒和常規檢查[2]。
1. 2. 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 主要內容如下。
1. 2. 2. 1 成立精細護理小組 組長由護士長擔任, 護士長職責為根據手術中發生的問題進行統計和評估從而精細化護理方案。
1. 2. 2. 2 手術環境營造 患者在進行手術前時, 護理人員需及時就位, 準備好相應術前工作。在清晨交接班時, 護理人員需在手術室放置手術用品[3], 在避開無菌物品儲藏室物流、人流每天高峰階段的同時, 還能節省手術開臺時間, 從而降低手術風險、保證空氣質量, 給予患者舒適溫馨的術前環境。對于首臺手術, 護理人員和患者均需提前進入手術室, 對患者要集中管理, 專人陪護, 同時給予心理疏導。
1. 2. 2. 3 縮短連臺手術等待時間 術前準備提前完成, 本臺手術護士需將手術進行情況記錄后完整地交接給下一任準備護士, 同時通知相關醫務人員做好下任手術準備, 手術使用藥品和注射液需提前備用, 做好麻醉操作準備, 從而有效縮短手術延誤時間, 減少或避免術前操作不當的發生[4]。
1. 2. 2. 4 建立綠色通道 對急診或有緊急需求的患者, 需保證手術室有充足的急診時間。需對急診實施間常規預留, 實行責任制由值班人員全天待命。排班模式應人性化, 從而保證護理質量。
1. 2. 2. 5 健康宣教 針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情況對其進行宣教, 需介紹基本病情, 同時給予心理護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職業素養評分及護理質量評分。護理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職能素養、服務態度、整體形象等內容, 總分為10分, 分數越高表明護理人員職業素養越好。護理質量主要包括康復指導、專業技能及日常尋訪等內容, 總分為100分, 分數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5]。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調查表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 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及護理職業素養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職業素養評分分別為(85.78±4.61)、(8.86±0.67)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5±1.45)、(4.35±5.8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7.9099、4.5161,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34/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3, P=0.0464<0.05)。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來,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 健康意識也愈發強烈, 因此對護理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相對于普通患者, 手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變化更為明顯, 從而也給護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而護理干預是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基本護理通常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和病情評估, 但在患者實際需求等方面較難體現, 而本文實施的精細化護理, 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方位護理服務, 旨在注重細節, 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身體功能[6]。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實施的精細化護理, 是通過圍術期細節加強的護理干預措施, 對患者治療、心理護理及護士儀容儀表等細節均提出新的要求, 以達到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指導鼓勵其提高治療信心的目的。外科疾病治療的重要場所為手術室, 手術室治療時間較短, 但由于環節較多, 如果操作不慎均會出現醫療差錯, 引起醫患糾紛。臨床研究發現, 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對于臨床護理質量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7]。精細化護理的特征主要為精確、細致、深入和規范。實施過程中環境管理為基礎, 對患者、醫護人員以及潔凈物品均提出一定要求, 使得手術室不同區域管理變得更為嚴格, 同時也規范了醫護人員的行為流程。而手術室管理的重要內容為物品及用品管理, 以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原則實施物品的分類儲存, 加大了手術過程流暢性, 從而使得外科感染風險降低, 不僅符合臨床醫務人員的期望, 同時也為患者帶來福音[8]。而護理人員需對其加強學習和培訓, 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新技術和新理念, 使得精細化的護理能力和意識不斷提高。同時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考核, 從考核中發現工作上的不足, 以此加強學習并提高護理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職業素養評分分別為(85.78±4.61)、(8.86±0.67)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5±1.45)、(4.35±5.8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7.9099、4.5161, 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34/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3, P=0.0464<0.05)。
綜上所述, 對手術室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有利于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董洋.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管理模式對患者生理、心理和舒適度的影響及不良事件發生評價. 河北醫藥, 2018, 40(17):2695-2698, 2702.
[2] 董洋.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管理模式對患者自覺癥狀、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 河北醫藥, 2018, 40(16):2546-2549.
[3] 阿布熱?!ひ烂桌?, 哈力達木·伊沙克. 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 2(6):96.
[4] 杜秀霞. 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8):1513-1514.
[5] 張秋玲. 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提升效果分析.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12):1879-1880.
[6] 何冬梅. 精細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0):242.
[7] 黃麗霞, 張建蓮, 高瑞敏.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的效果分析. 現代養生(下半月版), 2016, 32(9):240.
[8] 王靜. 精細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健康之路, 2018, 17(5):179.
[收稿日期: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