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偉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公路交通運輸業作為經濟運行的橋梁和紐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在低碳環境下,優化公路交通運輸發展模式,是公路運輸的發展要求,也是全面促進公路運輸水平的必要條件。為此,本文在充分掌握低碳環境下公路運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低碳環境下公路運輸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僅供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詞:低碳環境;公路運輸;發展現狀
交通運輸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可以說在一定程度或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的發展。工業革命發生后,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型運輸工具的不斷更新出現,我國的交通運輸從最初的人力、畜力、風力等落后的狀況發展成為當今以機械動力為代表的交通運輸局面。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由于不同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發揮優勢技術經濟特征的特定條件,各種運輸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不同的經濟技術特性。公路運輸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其有著比其他運輸方式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機遇。
1 低碳環境下公路運輸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公路里程的逐漸增加,全國公路運輸網基本完善,為我國公路運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路運輸最大優點是靈活性強,可實現“門到門”運輸形式,不必要過多的中間轉運和重復裝卸搬運。我國物流發展一個很大問題是中間環節過多,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公路運輸實現了門到門的服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中間不必要的環節,提高了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公路建設期短,投資較少,易于因地制宜,對收到站設施要求不高。公路運輸還是其它運輸方式的銜接手段,海上、鐵路甚至航空運輸的始末離不開公路運輸的“上傳下達”。而且近年來,卡車集裝箱運輸、甩掛運輸等新興方式出現優化了我國公路運輸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
2017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比上年增加7.82萬公里。公路密度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1公里/百平方公里。可以說公路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血脈。隨著國家改稅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降低公路運輸企業的成本, 新能源補貼優惠政策也給公路運營者帶來福音。據統計,2018年6月新能源汽車銷售8.4萬輛,1-6月累計銷售41.2萬輛,同比增長111.6%,其中乘用車累計達35.5萬輛,在整個新能源市場占比高達86.2%,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這為響應我國公路節能減排,低碳運輸做出極大貢獻。
在建設公路運輸設施設備時,環境保護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社會大眾逐漸摒棄了傳統的先破壞后保護的理念,將低碳理念作為公路運輸現代化建設的指導理念,重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和修復。
目前,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水平整體較低,雖然已經逐漸意識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公路低碳運輸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效果不太好。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的規劃尚不合理,公路運輸系統發展不健全,很多運輸存在迂回運輸現象,不僅增加了汽車燃油,還增加了車輛污染氣體的排放。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車輛數量的不斷增加,而車輛清潔能源的發展未能滿足現有狀況,能源消耗還是不斷增加,這對公路低碳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限制。
2 低碳環境下公路運輸發展對策
2.1 完善土地使用規劃
營造低碳運輸導向的生活型態,長期而言有賴于低碳運輸理念落實于土地使用規劃,土地使用分區決定產業活動類型,包括一、二、三級產業,當然也含括綠色能源產業。土地使用規模則決定產業發展聚落的樣態。集中化的都市型發展樣態往往造就超大型都市,如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都市,聚集人口數動輒數百萬,甚至超過一千萬人。從交通的觀點,大都市往往形成較長的旅次長度,且容易產生擁塞的交通節點與節線,不利運輸系統追求節能減碳。反觀瑞士的都市發展樣態,最大都市蘇黎士(Zurich)的人口數不到40萬,發展的大眾運輸系統系以平面輕軌和公交車為主軸,成本比高架或地下的捷運系統相對低廉,且非機動運輸工具的使用普及,堪稱低碳運輸生活型態的典范。
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具有密不可分的連動關系,因此交通運輸計劃往往成為土地使用規劃優先布局的公共設施計劃。以人為本的交通運輸計劃強調可及性(accessibility)重于機動性(mobility),將都市空間塑造為適合人(不是車)活動的空間,更好地推進人與交通和諧共處。
2.2 推廣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的使用
使用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是建設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環節,應用高效能、低排放的交通運輸裝備和機械設備來提高設備能效和碳排放標準,嚴格按照設備能源消耗準入制度進行交通運輸裝備和機械設備的使用,淘汰黃標車,同時也可以加大以天然氣為主要燃料的交通運輸裝備、機械設備的應用,實現加氣和供電配套設施建設,注重落實污水處理、垃圾回收等工作,嚴格實行交通運輸裝備排放標準,并做好設備的檢測維護,使排放交通運輸裝備在交通運輸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大量推廣及用于出租車、私家車,此舉將促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
2.3 提高交通運輸管理能力
提高交通運輸的管理能力是建設交通運輸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第一,應注重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研究,編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的指南,并建立分層次、分方式的交通運輸規劃體系,使建立的規劃體系在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起到引領作用;第二,建設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制度,在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加強交通運輸的管理,即通過改善法制環境來落實綠色環保的交通運輸工作;第三,建立完善的目標責任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加強對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對違法行為應做好懲治工作,根據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目標來落實目標責任制和考核機制,并根據市場機制來分析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
2.4 注重科技創新
在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科技創新是推動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不斷加大技術的研發,圍繞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理念,這就要求需要加強交通運輸綠色循序低碳實驗室及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將科技人員加大到對綠色循環低碳交通等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究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交通技術的重大突破,并大力推進新能源、新技術、節約環保等技術,積極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自動化的建設,建立交通運輸公共信息平臺,提供交通運輸的運行效率,實現信息采集、信息共享等功能,推動綠色環保低碳交通運輸的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公路運輸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在公路規模逐步擴大的今天,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環境破壞、能源消耗等。為此低碳經濟公路應運而生。為達到公路運輸低碳綠色發展,必須在充分了解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緩解該局面,促進公路運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邴雪,徐萍,陸鍵,魏青瑞.基于LCA的低碳公路的實現途徑[J].公路,2013年03期.
[2]高進軍,陸禮.低碳交通運輸的政策設計與實踐進展[J].交通企業管理,2012年05期.
[3]李姍姍.發達國家發展低碳交通的政策法律措施及啟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年S1期.
[4]秦曉春,沈毅,邵社剛,黃裕婕.低碳理念下綠色公路建設關鍵技術與應用的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