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博物館的功能不再僅是將束之高閣的文物進行陳列與展示,而是開拓了更多的領域對公眾進行歷史、文化、藝術的傳承與教育。同時,我國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博物館文創產品應運而生,它融合了博物館自身藏品的特點、當地地方特色和現代的創造設計思維。本文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概念進行界定,闡述其特征,并通過對比研究國內在文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概括分析了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現狀。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文創;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文化單位深度挖掘自身的館藏資源、發展文創事業給予了政策上的鼓勵與支持。加之,與文博相關的電視綜藝節目不斷走入大眾的視野,讓高冷的文物與大眾不再有神秘的距離感,大家紛紛走進博物館體驗線上觀賞到線下參觀的樂趣。而文創展區被稱為博物館“最后一個展廳”,它是觀眾參觀博物館整個過程的最后環節,是文物展覽的延續,是可以帶回家的對博物館的美好留念。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概念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指博物館利用本館自身的館藏資源,結合地域特色、文化藝術符號,與現代文化創意相融合,設計創造出集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于一體的創意產品。其作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延伸產品,有別于一般商品的屬性,它兼具經濟性與文化性,同時還有傳承與教育的屬性。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特征
博物館文創產品,與一般意義的商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其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的文化屬性。博物館通過文創產品,能夠進一步加強大眾對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及我國歷史文化的印象。通過分析與總結,概括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特征有:
(一)兼具商品的一般性與文創產品的特殊性
一方面,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其最終使用價值是通過銷售得以實現。博物館將售賣文創產品的收入納入到博物館的長期建設中,用以支持文博事業不斷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另一方面,博物館文創產品又區別于市場上的一般商品,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歷史內涵,又兼有現代的創意與設計,是古今的對話與融合。
(二)教育性與傳承性
如今的博物館不再是進行簡單的陳列展覽,而是將教育、傳承的職能放在了首位。而博物館文創產品,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文化載體,通過它來傳播歷史文化、講述歷史故事和挖掘歷史底蘊,真正讓文物活起來,以更接地氣更親切的方式讓更多的觀眾得到歷史教育、提高文化素養。
(三)紀念性與宣傳性
越來越多的觀眾在參觀完博物館常規展廳后,都會到文創展區選購一些文創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所以博物館文創產品又被譽為“可以帶回家的博物館”。它是參觀博物館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當日觀展的延續,又是日后回憶的紀念。同時,如果博物館文創產品帶有自身的特色和辨識度,對觀眾而言,這不僅是到此一游的紀念,更是加深了對博物館及其館藏文物的印象。這有助于樹立博物館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提高社會影響力,擴大宣傳作用。
三、我國博物院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
我國對文博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博物館文創產品也隨之蓬勃發展,整體呈現如下特點: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覆蓋率大,但整體發展不均衡
我國絕大部分博物館已對文創產品進行了開發、推廣與銷售,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特別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開發的文創產品在社會上引起的轟動效應,其他博物館也紛紛加大了文創產品的開發力度。總的來說,國家級、省級和副省級城市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文創商店,特別是部分實力較強、資歷較深的博物館不僅有專門的文創部門、專業的技術人才,還積極尋求社會資源的合作;而較小的博物館普遍對文創的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
(二)文創產品的整體態勢百花齊放,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部分博物館文創發展已步入成熟階段,能夠根據自身館藏特點、地域特色等設計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文創。故宮博物院以“賣萌”文創走入人們的視野,一炮走紅,并與多品牌跨界合作,參加多檔文博類綜藝,帶來巨大的社會關注度,其文創因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而極具獨特魅力。蘇州博物館,其新館由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其建筑本身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蘇博的文創元素提取于館藏藏品、場館設計與蘇式建筑,比如文徵明汝瓷衡山杯、山水間文具置物座、海棠花窗系列手鐲。再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出品的唐妞、女俑、花舞大唐系列。但另一方面,有些博物館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其文創形式單一、創新力低、同質化嚴重,售賣的大多是畫冊、文物仿品、手機殼、絲巾、書簽等。
(三)博物館文創產品逐漸呈現開發、推廣與經營多元化發展
我國在文創開發走在前列的博物館已逐步呈現多元化協同發展。實力雄厚的博物館自主開發設計,外包生產,再自行銷售。也有部分博物館吸納社會資源,與相關企業合作,采取授權開發。銷售方面,大部分博物館都通過線上與線下雙管齊下的模式,并采用官微、官博等多種推廣方式,拓寬文創產品的銷路。
參考文獻:
[1]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06):42-46.
[2]江天若.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為例[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6.
[3]邢致遠.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模式與產品研究[J].藝術百家,2014(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