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宏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經過漫長歷史留下的文化寶物,同時學好古詩詞可以從內在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應當把古詩詞牢牢掌握,讓自身的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自身的文學氣質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對優秀的中國文化進行傳承作出貢獻。
關鍵詞:古詩詞;小學語文;重要性
中國古代詩歌已經傳承了數千年,其就像中華民族眾多燦爛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學習古詩詞對于理解中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化,提高學習祖國語言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和傳播,也是一份神圣并且光榮的職業。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有以下見解。
一、積累好詞佳句,發展語言能力
培養學生準確恰當地使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是我們小學語文教育的最基本目標。語文是語言的藝術,學生可以通過中華民族優秀古詩詞文化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水平。古詩詞語言簡潔明了,是語言運用的典范,同時也是值得學生學習并且對孩子成長就有重要幫助的文化。古詩詞反映了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詩人,不同的語言風格,或簡單、平淡、華麗,或委婉、悲慘和慷慨,或英雄、沮喪等。但無論哪種風格,都能使小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促進其健康成長。
例如,在“村居”中,詩人專注于頑皮可愛的小兒的描繪——“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其中,詞語“亡賴”被巧妙反過來用來贊美,夸獎表現出對其的喜愛之情,并且寫出了孩子的頑皮和惡作劇。這種愛是由于孩子的幼稚動作溪頭剝蓮,而“臥”表現出的孩子性格是如此頑皮和活潑。從視覺上描繪了孩子無憂無慮,生動活潑的生活態度;再如,王維在《送二元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這一句話中,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好友元二的擔憂以及依依惜別之情。盡可能地多閱讀以及積累古詩詞中的佳句,對學生在模仿、借鑒美麗的祖國語言文字,提高他們表達語言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弘揚民族文化
古代詩詞是中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包括對社會現實的描繪:如勞動人民的贊美,食物難得需要加以珍惜:如《憫農》中,“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這四句詩。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古代詩歌看到詩人的真實心情感受和對生活哲學的理解。通過解釋古代詩詞和滲透給學生的中國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文化,可以使學生以微妙的方式激發他們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植根于小學生的思想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弘揚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最近電視都在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當中就不乏許多出色的小學生選手參與,這在電視上播出可以讓許多同齡的孩子也產生觀看興趣,并且產生學習古詩詞的欲望。并且透過電視媒介讓更多的人欣賞祖國的優秀文化,提高觀眾的愛國情感。對于弘揚優秀中國文化,培養學生的古詩詞興趣有很大幫助。
三、提高審美水平
古代詩詞中有許多著名的詩詞描寫中華大地優美的山水風景和建筑。我們通過古詩詞閱讀與學習可以感受到我國美麗山水風景,仿佛身臨其境。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這篇古詩描述的是我國杭州西湖在不同天氣下的美麗景色,而是的后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作者由西湖的美景聯想到西施,美景像美人,在向我們展現西湖之美的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老師給予充分的指導,學生就可以從這些古詩詞中汲取精彩句子,提升審美能力,并從詩歌中獲得審美情感。因此,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必須首先了解古代詩詞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意義,提高他們在思想中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為后續的教學活動以及未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想象力是創造力培養的前提,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應當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古代詩詞具有用句簡短,內容簡潔但意義豐富的特點,因此古代詩歌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藝術再創造空間。因為如果學生想要搞明白古詩詞的引申意義并欣賞其意境,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見解和想象力來進行補充,這在無形中培養的他們的想象力。小學生一般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許多古代詩歌中的意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可以憑借對詩詞的理解在心中想象出各種畫面,這也有助于他們成長中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并有助于他們的寫作能力提高。
五、欣賞祖國優秀文化的精髓,增強民族自豪感,塑造品格
古代詩詞語言簡短,充滿跳躍度、節奏性,具有一定的美感。學習古詩詞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的無限魅力,提高學習中使用優秀語句的能力,更好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中的聽、說、讀之中。進行古詩詞教學培養小學生熱愛中國優秀文化感情的需要,同時幫助學生提升精神層次、塑造品格的要求。例如,在“題西林壁”中,通過引導可以感受到廬山的奇觀,讓學生沉醉于山川形態和祖國山川之美。與此同時,這首詩也啟發了學生為人處世的哲學。要從不用的角度多多觀察,才有助于掌握事物的全貌,不能以偏概全。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發表見解,這樣不僅增添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促進他們健全的人格品質的形成。
六、結束語
總的來講,古詩詞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瑰寶,老師則是擔任著引領優秀文化傳承的中間的光榮職責,學生則是我國優秀文化傳承的載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熱愛中國文化,并且不斷地學習經典古詩詞,進而促進學生文化氣質和文化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邵龍霞.古詩詞教學:搭建兒童與詩詞的精神橋梁——以《如夢令》教學為例[J].語文知識,2017(04).
[2]張云.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天空里翱翔[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