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嬌 梁春明 母玉元 姜海瑞 周潔信
[摘要] 鑒于醫學極強的實踐特性,見習教學尤為重要,是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的重要環節,是其成長為醫生不可缺少的環節。該文對神經內科傳統見習教學和思維導圖教學結果進行了對比,并在此基礎上對思維導圖在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應用優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 思維導圖;神經內科;實驗;見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b)-0122-02
在傳統的神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均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過分地重視對醫學生進行神經內科理論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同時,這種傳統的見習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束縛,尤其與當前思維活躍的90后是不相適應的。為了徹底改變這種落后的見習教學模式,提升見習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對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和探究分析。
1? 神經內科見習教學與思維導圖
1.1? 神經內科見習教學
與其他的臨床學科相比,神經內科具有突出的特點,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專業性較強、涉及內容廣泛、抽象復雜、不易理解。同時,臨床上,神經內科病理復雜多變,以至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出現難懂、難記、難掌握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對神經內科學習的積極性。②基本理論知識多、實踐機會少,學生對概念和疾病缺乏感性認識和切身體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僅如此,在神經內科教學術中,其章節在進行排列的過程中,均是以某一疾病為主題,之后按照概述、流行病學、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預后的順序排列,利用文字對其進行描述。而在疾病與疾病之間,缺乏必要的橫向聯系和比較,以至于學生在學習之后,無法對其進行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影響了學習的效果[1]。
1.2?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稱之為心智圖,其創始人為英國的心理學家Tony Buzan,主要是以線、文字和圖為主要的結構,并結合不同的顏色組織信息,以記錄思維的發散圖。在研究中發現,思維導圖是一種組織性的思維工具,可以按照人類大腦本身的規律進行工作,不斷啟發人類的發散性的聯想思維能力,并協助其進行知識點梳理、改善記憶等,同時還可以將枯燥的形象,變得更加斑斕、精煉、更加具有組織性,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思維導圖已經開始在我國發展和應用,隨之逐漸被引進到醫學教學中,并取得了無可比擬的教學優勢。
鑒于醫學教學的特殊性,思維導圖工具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特點:①高效性:神經內科專業性強、理論知識多、涉及內容廣泛、抽象復雜、不易理解。傳統的見習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不甚理想,相應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出現興趣喪失的現象。而將思維導圖應用到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中的圖像、線條、顏色等,快速抓住相應的知識點、快速記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習的效率[2]。②圖文并茂:在以往的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均是采用文字的形式進行教學。而在思維導圖模式下,利用關鍵詞對大量的文字進行了代替,并利用圖例和公式等組織思維過程。與傳統的文字形式相比,圖文并茂的形式以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圖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在醫學生的面前,將文字信息可視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③學生主體性:在以往的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醫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思維導圖模式下,教師僅僅在臨床見習教學中,進行輔助和引導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并使其在具體的見習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3]。
2? 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實踐
2.1? 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實踐
為了進一步研究思維導圖在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筆者結合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進行輪轉的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的見習醫生60名見習醫學生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所有的見習學生在接受研究之前,均未接受過思維導圖相關的學習,且兩組學生均進行了20個學時的學習。
為確保研究分組的公平性,將60名見習學生隨機分為對照和實驗兩組。其中,對照組按照以往傳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實驗組則采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學習。具體實施步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課前。教師給出相對比較簡單的思維導圖、病案和問題等,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可通過查閱資料等多種方法,對教師給出的病案和問題等進行目的性的預習。同時,在預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生對見習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思維導圖進行有效的補充。另外,學生還要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在思維導圖上進行標注,并將其反饋給見習教師。
第二階段:課中。教師結合病案和問題,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在具體進行講解過程中,結合學生在思維導圖上反饋的信息,加強重難點的講解。知識點講解完畢之后,還要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再次進行交流和討論,并對所有知識點進行理解。同時,還要繪制出小組學習的思維導圖。
第三階段:課后。見習教師結合學生討論學習的結果,結合典型的病例,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總結和歸納。學生在教師歸納總結之后,也要對整個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和復習等,并最終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4]。
2.2? 統計方法
運用采用SAS 9.4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進行(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應用效果分析
在開展思維導圖教學之前,分別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對照組(67.85±8.32)分、實驗組則為(67.03±7.52)分,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基本相同,表示兩組學生成績均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20個學時的不同學習之后,再次對兩組學生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見習平均成績高達(89.52±5.69)分、理論知識成績為(82.03±7.86)分;而對照組的見習平均成績高達(72.17±8.19)分、理論知識成績為(68.25±6.83)分;兩組學生成績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為了進一步分析思維導圖教學的效果,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相關能力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創新性、易用性、邏輯性、拓展性均優于對照組。
4? 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思維導圖的研究討論
思維導圖主要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通過繪制放射狀圖表的形式,對知識節點進行延伸,并借助于圖形等,將所有的知識點納入一個平面之內,將其逐層展開。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討論等方式,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構建想關知識點的整體框架,并培養其完整有序的臨床思維和臨床能力。
具體來說,思維導圖在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優勢:①提高了學生知識的掌握率。思維導圖是一種形象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符號、線條、圖像、詞匯構成節點式與發散式結構等,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見習教學中,帶教老師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呈現出所有的神經內科知識框架,使得知識點更加結構化和邏輯化。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抓住核心知識點,快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5]。
②培養了學生的醫學思維能力。所謂的醫學思維能力就是對疾病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進而認識到疾病的本質。在臨床上,醫學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見習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培養醫學生的醫學思維能力。而通過思維導圖則有助于學生對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診療思路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臨床醫學思維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見習教學模式,不僅操作簡單、實用性強,還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將其應用到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幫助學生系統化地掌握理論知識,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提升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全面培養了學生的醫學思維,具有極高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葉熊,肖輝,賁素琴,等.基于問題的學習結合思維導圖教學法在醫學生臨床見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2).
[2]? 高璐莎,王成,瞿秋,等.思維導圖在內科學見習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1):3011-3012.
[3]? 黃麗.神經內科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169-170.
[4]? 李懿莎,段力平,左曉霞.思維導圖與標準化病人在內科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3):3-5.
[5]? 譚佳容,劉麗,陳崇會.思維導圖在神經內科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