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PR教學法提倡把語言知識點和行為動作聯系在一起,通過行為動作的展示來教授外語,符合幼兒語言、心理健康發展規律。幼兒教師在教授英語詞匯、句型、兒歌和故事時運用TPR教學法,既能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力,使幼兒自然說出語言,又能促進幼兒左右腦的協調能力,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關鍵詞】全身反應法;特點;TPR教學;幼兒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唐穎,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全身反應法最顯著的特點是聽—做動作。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TPR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肢體動作不斷重復下達指令,學習者運用耳朵和眼睛理解教師表達的意思后,再通過自己的肢體行為鞏固英語所表達的意思,經過聽和肢體語言刺激后達到說的目的,提高學習者英語能力。TPR中語言知識點和肢體語言相結合,能使學習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直觀理解知識、達到說出語言的目標,而且,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需要通過直觀的動作、表情、圖片、實物或某一具體情境來理解和表達語言,他們在學英語時也同樣如此。幼兒在初次理解“sit down”時,他們通過觀察老師坐下的動作而“猜”出來的。之后,隨著同一情境的重復出現,他們才逐漸真正理解這個詞匯。
其次,幼兒學習外語不是以學得為主,而是以習得為主的。幼兒在一定的環境中自然地掌握一種語言,先得從聽話開始,并慢慢憑他的語感和情境來理解和使用這種語言,在外界交際環境的刺激下,幼兒才開始說出大量的話語。例如:幼兒剛學會聽到“Stand up”時并不能馬上理解并說出來,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刺激和練習后才有可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說出“Stand up”。
筆者教授幼師專業《幼兒英語教育活動指導》這門課時,發現幼師專業的學生對于任何教授幼兒英語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只會運用實物、圖片、不斷重復英語單詞教授幼兒英語,這樣很容易使幼兒產生疲倦心理,不利于幼兒掌握英語這門交際語言。筆者結合幼師專業學生的能歌善舞、會畫會跳的專業特點,指導學生將TPR教學法融入到幼兒英語教學中。
1.TPR運用于英語詞匯教學。詞匯是幼兒成功使用英語交流的基礎。幼兒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需要通過直觀、具體的圖片、實物等去模仿、理解詞匯。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將TPR教學法運用到詞匯教學,設計簡單明了的表達詞匯含義的動作,直觀地展示給幼兒,并讓其反復模仿動作來進行理解記憶,最終達到開口說的目的。
2.TPR運用于英語句型教學。句型是人們語言交際基本的道具。TPR適合運用于以指令性的祈使句為主的教學,再帶動其它句型,例如陳述句、疑問句等。教師先讓幼兒通過教具等理解關鍵詞,再通過TPR、游戲、繪畫等教學法完全理解句型含義后再說出句型。
3.TPR運用于英語兒歌教學。兒歌語言簡潔明了,音韻自然和諧,節奏輕快,易于上口,幼兒可以在生動的韻律中更易開口說英語。兒歌既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也培養了幼兒豐富的情感和積極的態度。
例如,兒歌“Walking Walking”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hop hop hop hop hop hop,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now lets stop now lets stop. 教師先通過示范動作讓幼兒理解關鍵詞匯“walking, hop, running, stop”;然后教師一邊播放兒歌一邊示范動作,讓幼兒理解兒歌,重復幾遍后可以輪流邀請幼兒表演動作,直到幼兒可以自然地唱出兒歌。
4.TPR運用英語故事教學。喜歡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重復的、熟悉的故事會讓幼兒覺得有安全感,并且幼兒能學習一些新的語言點。在故事教學中,教師要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故事,才能吸引幼兒的有意注意,使幼兒更容易模仿故事中的語句和情節。
TPR是幼兒時期學習外語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適應孩子天性、符合快樂學習的原則。它能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動起來、敢說、敢做、做中學、學中做,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增強學習信心。
對于幼兒來說,教師是他們要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聲音和動作就是教材,因此TPR教學法對幼兒教師的要求更高。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尤其是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能保證幼兒學習語言的效果;而且幼兒教師還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反復為幼兒提供全面的語言刺激,引導其正確學習。此外,幼兒在參與活動時情緒會比較興奮,較難控制,因此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課堂掌控能力。
幼兒教師在使用TPR教學法的時候也要注意該教學法只適應于一些較為簡單易明的學習內容,在學習較深內容時需要和別的教學法結合在一起使用,如創設情境法、游戲法、競賽法等。
參考文獻:
[1]劉寧,沙景湘.TPR在中國兒童英語習得中的應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2]羅曉美.對TPR教學法的理性認識[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 24.
[3]黃濤.試論全身反應教學法的理論基礎[J].科教文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