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沈向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尤為重要。現在,英語在我國高職教育中普遍作為一科公共基礎課程,存在教學內容重知識輕能力、教學方法單一老套、教學目標應試化等弊端,尤其是考核測評方式過于單一,只強調結果性評價,一張卷子來判定學生的英語水平。這就導致了大多數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不扎實,側重讀寫能力,忽視了英語的聽說能力,過于追求卷面的高分數而不是交際能力,努力錯了方向,使英語的學習南轅北轍。而事實上,在未來的就業崗位中,學生的英語的應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語言的能力并非是一張卷子所能體現的。而測評方式直接引導著教學內容和目標,改變測評方式意味著整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改變。因此,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測評改革迫在眉睫。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應用能力;測評方法
作為全球通用語言,英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社會對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英語基礎和較高水平的英語應用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職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明確的指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出適應社會職業發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
一、高職英語教學和英語能力測評現狀
現在,很多高職學校大力發展專業建設和專業群整合等相關發展工作,而忽視了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忽視了學生較好的英語交際能力將會給就業帶來的巨大優勢。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學只是為了讓學生順利考級,例如大學生英語A、B級,四、六級等等,以為拿證是最重要的,缺乏一定的實用性和職業性,對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并沒有好的促進作用。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在強調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了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日常口語能力,但仍然沒有從社會職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此英語教學為基礎的高職英語測評不能科學、全方位的檢測出學生在將來職業崗位中應具備的英語能力。而且相對之前,現有的高職英語測評雖然已經逐步開始意識到形成性評價,但卻沒能把其落在實處,且測評內容與社會職業的實際需求不太符合。因此,現有的高職英語測評還不能很好地幫助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也沒有促進作用,還不能為社會培養滿足各個崗位所需的英語人才。
二、傳統英語能力測評系統存在的弊端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作為首要培養目標,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特長,尊重其個性發展。但是,高職院校現有的傳統英語測評方法并不能全方位、客觀、科學的評定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一卷定終身的考核方式還存在于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之中。這樣的測評方式直接引導了英語教學朝著重知識輕技能的方向發展,這與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人才需求是不相符的,這樣的測評系統存在許多弊端。
(一)重結果,輕過程
我國高職院校目前比較普遍的考核測評形式就是在學期末進行期末考試,這種測評方式比較單調,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考核片面。往往考試內容都是書面作業內容,使得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課堂教學都局限于課本知識,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提升空間,也使教師的課堂教學乏味無趣、照本宣科,讓老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都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語言的習得需要一個過程,只能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能力也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慢慢提高的。因此,傳統測評方式是違背語言習得的一般規律的,是不科學的測評方式。
(二)形式單一,能力測評不全面
傳統單一的測評方式對學生的考核和測評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客觀的評價出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語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語言的能力體現在運用之中,而非試卷上。傳統的測評試卷也僅僅是考核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大能力中的讀、寫和譯的能力,卻忽視了對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能力聽和說的測評。學生通過這樣的測評所得到的分數并不能說明其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用人單位也并不能通過這樣的測評結果看到學生的真實水平,這樣的測評是不客觀、不科學、不全面的,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
(三)強調基礎,缺乏專業性
傳統英語能力測評系統大多只局限于課本知識,基本只包含英語的基礎知識,幾乎沒有輔助到學生所學的專業,高職學生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高職院校需要培養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課也要具有專業輔助性,定點定向的培養,無論是教學還是考核測評,都要傾向于學生的所學專業,具有專業性。
三、職業導向下的高職英語應用能力測評改革建議
高職院校如果想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具有英語應用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以及不科學的考核測評系統進行改革,力求向社會輸送具有綜合能力的新型實用型高技能勞動者。通過了解現階段高職英語測評系統的考核形式,也根據我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把握,提出了如下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應用能力測評的改革建議。
(一)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式
高職學生的特點是技能性強,所學知識都應該以應用性為主要出發點,高職英語的學習也不例外,要注重應用能力,而不是筆試的分值,英語的應用能力體現在生活場景和工作崗位的交際上。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式來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行考核,而形成性評價是學生學習英語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體現在學生習得英語過程中課堂與課下表現的方方面面。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測評比例將會直接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優化課堂表現,提高課下學習任務的完成率和完成質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盡早脫離被動學習的狀態,嘗到自主學習的甜頭,建立起終身學習的自律。
(二)豐富測評方式和內容,激發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
對學生的英語測評,應該遵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重點檢測語言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測評的方式和測評內容可以盡量的豐富一些,這樣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出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所以,在測評中可以加大對聽力和口語的檢測,把聽力和口語的測評按比例增加到總測評分值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教師在平時上課中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也能提高學生練習英語表達能力的興趣,形成習慣,再由被動轉向主動,體會到英語學習的真正樂趣。進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的測評方式和測評內容,以及測評形式都可以多樣化,例如:主題演講、情景對話、主題辯論、情景劇改編表演等,即能豐富課堂活動,又能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英語教師在測評英語應用能力時,要遵循由簡入手,循序漸進的規律,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設置比其水平略高一點的難度即可。
(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增設職業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評
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將公共英語教學略作職業化改進,輔助其職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計劃中可以設置一定比例的課時或者在每單元的教學任務中,適當增加相關主題場景的專業英語交際,令學生了解所學專業領域的英語知識。在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專業領域英語應用能力進行考核和測評。例如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可以在學習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為其擴充一些酒店用餐等方面的服務類行業交際用語,讓學生進行交際場景演練,并講解中西方在酒店用餐方面的文化差異等;經濟專業的學生,可以對其擴充經濟類用語及詞匯,各種專業術語的中英文對照,經濟類各種英文表格填寫等,以及銀行辦理各種業務的英文場景交際等。并將專業領域的應用測評成績按照一定比例中和到總測評成績里。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測評體系的改革,一方面可以探索一條適合高職學生能力發展的英語考核之路,另一方面也積極正面的引導了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發展方向。通過高職英語測評改革牽制英語教學的革新,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一個倒推的作用,最終實現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共同發展和進步,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適合社會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柳云青.MO0C:大學面臨的基于與挑戰一基于MO0C教學模式與大學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2]何克抗等.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王薇.MOOC教學設計原理探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尹文輝.基于職業崗位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D].湖南:渾南師范大學,2015.11.
[4]專業英語的多元化測評如何服務于形成性評價[D].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